煤炭開采行業正加速“擁抱”AI大模型技術,邁向高質量發展。9月20日,在第八屆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23)上,以“AI賦能礦山”為主題的智能礦山行業峰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 云鼎科技(000409.SZ)作為華為全面合作伙伴,攜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與自研產品亮相大會,共同探討“礦山”智能化轉型之路。 盤古礦山大模型實現落地,助力礦山行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傳統的“高危”行業,煤礦開采具有生產流程復雜、故障風險高、設備密集、生產條件多變等特點,其生產過程也面臨風險高、設備管理難、監管困難、環境污染大等問題。“智慧礦山”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礦山進行生產、管理、監控等智能化操作,有效解決行業痛點,也成為煤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選項”。 在AI技術賦能下,“智慧礦山”迎來破局。云鼎科技聯合華為云Stack,基于盤古大模型,共同開發價值智能化場景應用,推進煤礦生產智能化管理轉型,并于2023年7月聯合發布全球首個礦山行業大模型,真正實現了讓煤礦生產從“人控”到“數控”質的飛躍。 峰會上,云鼎科技副總經理曹懷軒分享了盤古礦山大模型在礦山領域的落地成果及云鼎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前期試點驗證AI大模型賦能工業生產領域的基礎上,研發團隊正在開發和實施首批場景應用,已研制了40多個場景模型,讓AI模型從原先作坊式定制化開發,走向大模型工廠式微調開發,滿足了集團規模化復制的要求。如今,一批AI產品方案相繼在興隆莊煤礦、濟寧二號煤礦、李樓煤業、鑫泰能源等上線,實現了煤炭開采的降本、提效和增安。 除煤炭開采以外,盤古大模型場景也覆蓋焦化配煤、重介選煤、防沖卸壓等場景,實現了煤炭生產的全流程AI賦能。如在焦化配煤場景中,基于盤古大模型,公司解決了多參數的尋優問題,實現了配煤成本的下降;在重介選煤場景,大模型可對煤質、工藝參數、生產數據進行分析,構建重介懸浮液密度預測算法模型,實現重介懸浮液密度參數的最優化調整,達到增加精煤回收率、穩定產品指標、減少人工干預的目標;在防沖卸壓場景,云鼎科基于視覺大模型對監控視頻進行智能化核驗,有效保障防沖卸壓工程的規范性,提高監管時效性與準確性,并顯著降低人工核驗成本。 “傳統的人工智能想要應用于煤礦領域還面臨諸多問題,如識別精度、算法通用性、數據安全、使用門檻等問題,云鼎科技與華為正著力解決。”曹懷軒表示,“我們已共同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規模復制的工業化人工智能大模型解決方案,通過安全生產監管‘智能化’+數據采集‘標準化’+生產‘數字化’,最終可實現智能化煤礦生產。” 打造“AI軍團”,向“智慧能源”跨界 近年來,能源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改革政策頻出。業界認為,數字技術在能源領域的作用正日益凸顯,將助力提升能源系統安全穩定、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能源智能化改造市場需求旺盛,也將為云鼎科技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如今,云鼎科技借助母公司山東能源集團的技術優勢和場景優勢,聚力打造“端—邊—云—網—管”全棧能力,實現了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場景的智能化,并打造成了一支實力較強的“AI軍團”。這也將為云鼎科技從“智慧礦山”向“智慧能源”的升級之路打下基礎。 據介紹,云鼎科技“AI軍團”將由解決方案專家、工業智能技術專家、礦山業務專家、研發骨干100余人組成,每一位專家都在煤礦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身經百戰”,可快速實現業務場景落地。 業內人士指出,相較其他能源行業,煤炭開采的流程更復雜、難度更大,平切到其他行業相當于“降維打擊”。基于華為提供通用的盤古大模型訓練平臺,云鼎科技已打造出以煤炭行業為主的能源行業大模型訓練工具,孵化出能源行業特色的視覺識別、多模態、圖網絡和NLP等核心算法模型。 在實現“礦山大模型”商用的基礎上,云鼎科技可結合山能集團業務版圖,深挖化工、電力、新能源等其他行業的價值應用場景,沉淀出真正適合能源行業需要的可規模化復制的AI模型,打造具有高精度、強泛化性、場景適應性的云邊協同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方案,從而實現跨行業賦能。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特定領域AI已經呈現超越人類的能力,AI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但是當前AI規模化落地仍然存在樣本獲取難、開發周期長、門檻高、泛化性差等困擾。如今,云鼎科技和華為已經實現了AI技術在礦山領域的走深向實,曹懷軒指出:“我們要將盤古大模型復制推廣到千行百業,打造行業領先的AI應用合作平臺,深度用云,讓行業都擁有自己的專屬大模型,加速行業智能升級。”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