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20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國內首個淋巴瘤主題沉浸式光影科普展覽開展。
展覽以沉浸式的光影體驗,帶領觀眾走進人體的微觀環境,通過各種光影效果,讓觀眾身臨其境人體血液和淋巴組織,目睹B細胞變異導致各種類型淋巴瘤的發生,以及淋巴瘤疾病對人體造成的各種影響。
 資料顯示,有“千面腫瘤”之稱的淋巴瘤是我國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居于第8位,每年約有十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其中,可根據病理類型分為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以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與濾泡性淋巴瘤(FL)最為常見。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發病率最高的侵襲性惡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約35%至40%,相比于其他淋巴系統腫瘤預后較差,約40%-50%患者經過一線治療后仍有復發風險。濾泡性淋巴瘤同樣是我國B細胞淋巴瘤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具有反復復發與難治愈的疾病特征。
據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介紹,人類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淋巴瘤治療方案,從最早的氮芥時代到第一個生物單抗CD20的問世,再到CD79b這樣的抗體偶聯物,以及近期研發的可以同時靶向CD20和CD3的雙特異性抗體,乃至于后線的骨髓移植和細胞治療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創新藥物和細胞治療的應用正在讓淋巴瘤患者臨床治愈成為可能。
在臨床上,當患者體內腫瘤全部消失,即可達到完全緩解;而完全緩解達到5年的患者,便可以認為淋巴瘤被臨床治愈。
本次科普展由淋巴瘤之家和羅氏制藥中國聯合主辦。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