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刺激和需求增長雙重因素的拉動下,國內虛擬電廠賽道正迎來越來越多的參賽者。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9月1日至9月15日,至少有9家A股上市公司回應了虛擬電廠相關話題,其中部分企業還于近期加碼布局了這一業務,例如通宇通訊、威勝信息、東方電子等。
“虛擬電廠項目我們做了很多,其中煙臺虛擬電廠項目是面向整個煙臺開展的,旨在對該城市范圍內的分散式能源進行整合和調控。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東方電子證券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此回應記者。
通宇通訊9月14日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與麓元能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開拓虛擬電廠源-儲-荷資源的聚合優化交易業務、拓展虛擬電廠協同響應控制等核心業務。
我國虛擬電廠的產業化目前仍處于從0到1的階段,但參賽者的“身份”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目前,除上市公司外,投資機構、能源服務商、科技公司和能源企業等都有‘參賽者’,入場方式多為自主研發、投資合作等。”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同領域的企業、機構持續入局和探索,讓我國虛擬電廠行業在數字化能力、調度系統效能上具備一定優勢。”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林海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國內虛擬電廠已能實現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優化;采用先進的調度算法和優化策略,虛擬電廠亦能夠靈活地響應電力市場的需求,提高電力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
不過,多位采訪對象告訴記者,目前中國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整體仍處于探索階段。
價補貼獲取收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記者表示,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探索應該放在中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進行。“例如,虛擬電廠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能源檢測、管理服務等,幫助C端優化能源使用,從而收取費用。重點在于把‘虛’字落到實處,才能更好盈利,更好地推動我國能源改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