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聯證券收購后,中融基金正式更名為國聯基金。至此,國聯證券“一參一控”格局塵埃落定。
“一參一控一牌”規定正式落地以來,券商資管轉型提速。業內人士表示,在大資管時代背景下,券商布局公募賽道是大勢所趨。
正式更名國聯基金
8月1日,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國聯證券控股子公司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名稱變更為“國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并取得了新的營業執照。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目前注冊資本為7.5億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資產管理總規模1420.17億元,非貨幣管理規模811.70億元。旗下擁有權益、固收、數量、策略四大業務條線,具有QDII基金管理人、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等業務資格。
國聯基金此次更名是由于控股股東方及實際控制人的變更。2023年4月21日,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中國證監會核準國聯證券成為中融基金主要股東,核準無錫市國聯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中融基金實際控制人,對國聯證券依法受讓中融基金56625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75.5%)無異議。5月5日晚,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中融基金收到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變更(備案)通知書》,中融基金變更股東信息已獲核準。變更后,國聯證券持有中融基金股權的比例為75.5%,中融基金成為國聯證券的控股子公司。
國聯證券實現“一參一控”
國聯基金表示,未來將充分依托股東強大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及專業優勢,立足客戶需求,推進產品策略多元化。同時深耕投研能力,堅守投資理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驅動高質量發展。基于各自的資源稟賦,國聯基金將與國聯證券擬籌設的資管子公司實現差異化發展,在推進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幫助股東實現新的躍進。
除國聯基金外,國聯證券同時參股中海基金,實現“一參一控”格局。去年以來,“一參一控一牌”規定正式落地,券商資管轉型提速,積極拓展公募業務。招商證券旗下招商資管近日正式拿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此外,廣發資管也正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受益于權益市場發展以及凈值化轉型,公募基金市場不斷擴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超27萬億元,基金產品數量超萬只。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基金業務的快速發展,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協同領域前景廣闊,各大券商在鞏固傳統優勢業務的同時,紛紛發力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實現券商和公募基金共贏發展。
布局公募賽道是大勢所趨
“從業務、投研等方面來看,券商布局公募賽道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表示,擁有全牌照是券商的主要優勢之一,在不同業務之間可形成協同效應,驅動財富管理業務拓展。控股公募基金后,券商可以更好地發展其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豐富財富管理資產端產品供給。從投研條線來看,券商在投研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券商的各項投資類業務如自營、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和研究所等,都對投研人員的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銷售層面來看,財富管理時代已然來臨,權益類基金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對券商和公募基金而言都將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券商擁有營業部優勢資源和銷售渠道、服務溝通模式,可以為基金公司提供銷售渠道、做市商等服務。公募基金可以有效利用券商的渠道銷售資源,提升產品營銷能力,豐富產品線布局。
此外,“券結”業務或可助力券商公募達成“雙贏”。券商結算模式有助于加強券商與基金公司的資金粘性和客戶合作關系,將提高券商公募托管業務的競爭優勢,或為券商公募托管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推動券商打造交易、結算、托管、投研、代銷一站式的機構主經紀商服務。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