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中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至今已15年。期間,京津城際鐵路升級服務推出10次計次票、最短發車間隔從15分鐘縮短至3分鐘,這也帶火了天津武清的特色購物旅游。15年來,京津城際鐵路不僅以“高速”方便著京津市民的出行,更以“高效”密切著京津市民的“雙城生活”。
最短發車間隔縮至3分鐘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它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環渤海地區城際客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15年來,京津城際鐵路的最短發車間隔從15分鐘縮短至3分鐘,累計發送旅客更是達到3.4億人次,方便了兩地市民的出行,也不斷密切著京津市民的“雙城生活”。
從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區的武清站看,武清站站長姚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為中國第一座高鐵中間站,武清站于2008年8月1日與京津城際鐵路同步開通運營,15年來,武清站從2008年開站時日均發送200多人,逐年增加到目前日均發送近9000人,高峰時超過1萬人。天津站客運業務科科長賈世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天津站是一座百年老站,新天津站是伴隨著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而同步運營的,15年來,天津站及管轄相關各站京津城際鐵路線路旅客發送量逐年攀升,從剛開始的每年600多萬增長到現在的接近2000萬人;日均發送人數由1.8萬人增長至4.4萬人,增長了1倍多,兩地交往互動更加密切頻繁。
從近期看,兩地愈發密切的交流也催促著京津城際鐵路的提速。據悉,2023年6月15日,京津城際鐵路運行圖進行了全面調整,同日,京津城際鐵路首次上線復興號重聯車組,列車“擴容”增加至128對。
調整后的京津城際鐵路常態化開行重聯列車、長編組列車,其中高峰日可增加席位2.76萬張,較調整前運輸能力提升18%。其中,北京南站京津城際鐵路始發總運能達到8.5萬人,相比于之前運能增加1.4萬人,增幅達到20.5%;武清站列車開行對數較剛開站時翻了4倍,發送人數翻了30倍,增長幅度十分顯著,充分滿足京津間旅客出行需求,更好服務“雙城記”。
“拉來了”武清這座新城
要想富,先修路。15年來,京津城際鐵路不僅成為了高速的通勤之路,更成為了高效的經濟提級之路。
姚冰介紹,武清站在助力地域經濟發展方面十分突出,武清區地處天津和北京之間,區位優勢顯著。從武清站乘坐京津城際鐵路到北京南只需要21分鐘左右,到天津站13分鐘左右,同城化效應明顯,出行十分方便,許多京津兩地通勤人員在武清居住,在北京、天津上班。
武清區新商圈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郭俊利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15年來,得益于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武清站周邊從過去的一片莊稼地,迅速發展成為現如今由多個購物小鎮組成的新商圈,總體建筑面積達到70余萬平方米,年接待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消費者足有1000萬人次。“其中,位于車站對面的購物小鎮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銷售額達1.65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郭俊利介紹,今年初,武清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新商圈的發展,專門成立了新商圈專項工作指揮部,持續提升新商圈服務水平,不斷吸引更多來自京津冀乃至全國的游客來到武清旅游。
高鐵的開通帶火了武清區的特色購物旅游,有人甚至形容是“高鐵‘拉來了’武清這座新城”。統計數據顯示,武清區生產總值15年間增長了5倍多。
未來,這樣蘊含經濟機遇的城際鐵路還將越鋪越廣。中國鐵路北京局計劃統計部高級經濟師侯立波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京津城際鐵路開通15年來,石太客專、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津秦高鐵、津濱城際、津保鐵路、石濟客專、京張高鐵、崇禮鐵路、京雄城際、京哈高鐵、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多條線路也相繼開通運營。京津冀區域內高鐵總里程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長到現在的2486公里,實現了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京津冀都市圈1小時通勤,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交通圈基本形成。
“2022年,雄商高鐵、雄忻高鐵、津濰高鐵、太錫鐵路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年底津興鐵路將開通運營,目前正在開展石雄城際的前期研究工作,未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將越織越密。”侯立波表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