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券時報下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CMR)發布藍帆醫療(002382.SZ)深度研究報告。在心腦血管、防護、護理三大事業部業務經營均呈現正向信號的背景下,藍帆醫療重拾機構關注。報告詳細剖析了公司業務現狀及財務數據,并圍繞財務指標指出,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持續低于行業均值,與可比公司相比,藍帆醫療0.73倍市凈率為醫療耗材上市公司中的最低值,相比行業平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業務角度出發,報告指出了藍帆醫療四大未來發展看點:堅持自主創新,心腦血管業務進入收獲期;堅定全球化戰略布局,以更好基本盤面分散經營風險;一次性手套業務供需拐點臨近;提升新能源車載急救包海外市場的占有率。 “創新+全球化”構建心腦血管業務競爭力 藍帆醫療雖以手套行業龍頭企業為市場所認知,但作為一家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圍繞2013年確立的“高值耗材+中低值耗材”(“A+X”)發展戰略,公司在心腦血管產品也已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力。2013年至2022年期間,公司研發支出合計近19億元,位居醫療耗材行業可比公司第二位,尤其2018年以來,公司研發投入強度持續五年超過醫療耗材行業個股中位數水平。 報告指出,高水平研發的加持下,公司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布局進入收獲期,現階段心腦血管事業部的業績表現呈現出較為確定的反轉趨勢。具體而言,其一,柏盛國際研發的全球第一款無聚合物藥物涂層冠脈支架BioFreedom?已獲得中美歐日四大主要市場上市批準,應用于HBR高出血風險患者,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市場正快速放量;其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領域重磅產品Allegra?經導管介入主動脈瓣膜在2022年實現近6000萬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目前已新進入香港、土耳其和印尼市場,未來將繼續拓展;其三,參股公司同心醫療也貢獻了約2.7億元投資收益。 據投資者調研紀要,公司BioFreedom?支架于2021年6月取證,2022年為上市銷售首年,公司認為該產品銷量將在3年至5年的放量期中持續增長。新產品的陸續取證和上市及現有產品市場的不斷開拓,將對業績和品牌影響力有積極影響。 心腦血管創新產品放量在即,公司同時也是國內國際化程度首屈一指的心腦高值器械企業代表。報告指出,公司成立以來堅持全球化布局,不僅在防護領域以一次性手套的出口起家,PVC手套一直穩居全球領先的市場份額,在心腦血管領域,藍帆醫療已在海外擁有研發、臨床、注冊團隊及營銷網絡,在業內較為稀缺。據證券時報CMR統計,公司的心腦血管業務2021年與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均為78%,海外貢獻均超5億人民幣,遠高于國內心腦血管龍頭企業微創醫療心腦板塊和賽諾醫療海外營收占比。2022年藍帆醫療整體海外收入雖下降至42.94億元,但仍居申萬三級醫療耗材行業第2名,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超85%。 手套供需拐點臨近,龍頭企業將率先受益 除心腦血管放量外,手套業務供需拐點臨近也是今年公司業績的重要看點之一。據悉,藍帆醫療是行業內首家布局了全品類手套的公司,產品涵蓋一次性PVC手套、一次性丁腈手套、一次性乳膠手套、一次性TPE/CPE手套等大類。據海關出口數據,2022年公司丁腈手套出口份額達20.85%,列居全國第二,一次性PVC手套出口市場份額20.70%,繼續保持中國和全球第一。 報告指出,2022年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主要受到健康防護手套售價大幅下降影響,手套業務的虧損系供需關系和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全行業擴充產能導致產能過剩,渠道商囤積庫存導致需求減少所致。而隨著公共事件影響消退,需求逐步恢復常態,手套行業開始周期調整,大量落后低效產能出清。2023年以來,隨著此前市場囤積的手套產品即將到期,過剩的渠道庫存逐步被消化,2023年起渠道采購和終端需求量預計恢復正常,行業供需拐點臨近。 更樂觀的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及政策的支持,預計市場需求將會出現永久性增長,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美元,相比2019年實現翻番。 與此同時,全球手套龍頭企業Top Glove因成本上升已于2023年2月起開始上調手套價格;Hartalega計劃放緩產能擴張節奏;Kossan于2023年一季報中披露已暫停近期的產能擴張計劃,海外龍頭廠商已有明確提價訴求。報告認為,隨著國外手套龍頭企業開展調價,價格水平終將傳導并影響國內,手套價格將合理化恢復,手套企業毛利率也將得到修復。同時,全球丁腈手套行業市場份額正在呈現從馬來企業向國內企業進行結構性轉移的趨勢,國內手套龍頭廠商將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更大市場份額。 乘新能源汽車行業東風,急救包業務開新局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心腦血管及手套業務,以急救包為代表的護理事業部雖體量不大,2022年急救護理產品收入僅2.84億元,但增長空間卻不可小覷。據了解,公司已上市家庭、車載、辦公、戶外等多個系列的急救包,產品銷往德國、英國等全球多個國家,與海外的奔馳、寶馬,國內的滴滴出行等達成合作,在全球醫療急救包市場中市場份額排名前列。 報告指出,從行業角度,社會應急救護需求正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社會參與方正在創造急救產品在應急領域的多元化適用場景,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對應急領域產品的重視程度也在持續提升。據貝哲思信息咨詢數據,2021年全球緊急護理應用市場規模達到102.89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592.98億元,年復合增速接近3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日漸擴大,車企對車載急救包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近164%。 公司對急救包市場潛力充分看好,并表示急救包將成為公司重點培育和預期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產品線。2022年下半年,公司“年產1000萬套急救包”項目建成,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有望持續擴大國內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實現海外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責任編輯:鄭灶金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