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
周五的大跌讓大家對伊利的二季度業績產生了疑問,我沒能力預測業績,但是對買入伊利的一些邏輯愿意分享出來跟大家討論
目前兩倉合計持有88000股,加權成本在28.65元
伊利最大的護城河是他的渠道,快消品得渠道者得天下,一旦渠道打通,就立于不敗之地了,有點像騰訊,可以等對手先出招,哪款賣的好,我出一款類似的,用既有渠道去爭份額,后發制人,這也是妙可藍多這樣的公司很難成長起來的原因,另外先不說對標雀巢,至少伊利在食品領域多元化就要比單一的奶粉公司風險小很多
對于人均消費奶量這塊有頗多爭論,比如中國人乳糖不耐受等等,即使人均消耗量不變,食品的通脹仍舊會讓伊利每年的利潤增長起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受,這幾年,食品價格其實漲的滿厲害的,一線城市一兩鍋貼就要6/7元;回過頭來說人均消費,由于牛奶有健康食品的屬性,所以人均消耗量必然會增長,只是快慢的問題,人口負增長的影響,不會在今后的1-2年內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所以買入伊利的邏輯就是不低的分紅,通脹維持3-5%的年化增長,通過多元化發展和人均健康食品消耗量上漲來額外保持年化5-8%的增長,最終實現每年至少10%的業績增長還是有比較大的可能,另外伊利管理層的騷操作看起來還是比較少的。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