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友邦人壽等40多家人身險公司先后與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等30多家信托公司合作開展了保險金信托業務。與此同時,保險公司與信托公司的合作不只停留在產品層面,還逐漸向股權投資領域滲透。人身險公司入股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持有人身險公司股權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加。
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和中介渠道是人身險公司保費增長的3個重要支撐。不過,隨著代理人數量的持續收縮,代理人渠道的保費增長乏力。從上市險企的一季報可以看到,銀保渠道雖然增速明顯,但對于保費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穩定,短時間內很難成為險企保費收入穩定的增長極。中介渠道近年來發展穩定,但因為基數較小,也不足以成為人身險公司保費增長的主力渠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因此,人身險公司在拓展原有渠道的基礎上與信托公司深度合作也就順理成章了。信托公司擁有數量可觀的高凈值客戶群體和財富管理能力,人身險公司往往在多品種投資和長期服務客戶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人身險公司與信托公司“聯姻”,有助于二者強強聯合,發揮各自優勢,在高凈值客戶群體中尋找業務增長點。
從人身險產品的結構來看,以重疾險為代表的傳統人身險產品市場趨于飽和,人身險公司一方面要繼續開發保障責任豐富的養老年金、增額終身壽險、長期護理保險等保險產品,另一方面要與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等機構聯合,根據銷售渠道特點生產定制化保險產品。
目前,人身險公司與信托公司的合作還處于“蜜月期”,未來能否持續升溫,為保險業和信托業的發展帶來持續的增長潛力,還有待觀察。比如,保險金信托業務在行業中仍然偏小眾。今年以來雖然新單、大單較多,但整體市場規模有多大、發展前景如何還不明朗。另外,這類保單多為一次性繳費產品,對于保險公司越來越看中的期交保費業務貢獻率有限。同時,現有的存量保險金信托業務從客戶到產品還需要長期經營,以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現有的投資管理團隊和財富規劃團隊的能力,要想真正滿足客戶財富管理需求,依然任重道遠。
此外,股權投資并非一“投”永逸,特別是保險公司與信托公司的雙向股權投資,并非簡單的財務投資。雙方未來如何借鑒經驗,開發新的業務方向,還需要在度過“蜜月期”后進行深度磨合。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