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銷量逐年攀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政策變化備受關注。
在21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介紹,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從執行到2023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7年12月31日,延長4年。
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前兩年免征,后兩年減半
許宏才介紹,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免征車輛購置稅,也就是前兩年繼續免征;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后兩年減半征收。
與此同時,政策還規定了新能源汽車減免稅的封頂限額。
具體來看,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享受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乘用車,設定3萬元的減免稅限額。
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享受減半征收的新能源乘用車,設定1.5萬元的減免稅限額。
為何選擇延長4年?
許宏才表示,上述政策安排主要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穩字當頭。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政策斷檔和急轉彎,保持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穩定市場預期,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優勢,主要還是穩預期,政策也保持了穩定。
二是效率優先。提高稅收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稅收政策導向不僅注重“量”的擴張,也注重“質”的提升。通過動態提高享受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技術門檻,并相應改進目錄管理措施,更好發揮稅收的激勵作用,支持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三是體現公平。重點支持和鼓勵大眾消費。通過設置減免稅額度政策,避免一些高檔豪華車占用過多稅收優惠資源。
四是協同發力。在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同時,相關部門共同行動,形成政策合力,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6月16日,廣東深圳,2023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暨新能源汽車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兩年間增長4倍
回顧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充換電網絡也在日益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悄然發生變化。
“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產銷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尤其是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年銷量從2020年的136.7萬輛增長到2022年的688.7萬輛,兩年之間增長了4倍,新能源汽車已占到汽車新車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不過他也同時指出,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動力蓄電池是關鍵,目前的主流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發展受到資源的約束和限制。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對于穩定資源供給、保護環境、實現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系統部署、協同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不斷完善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體系。
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充電樁服務半徑與加油站相當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充電樁事關補能、續航,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介紹,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大、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2015年至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從不到10萬臺增長至521萬臺,年均增長超過70萬臺。特別是2021年以來,“車”“樁”呈同步爆發式增長態勢,截至今年5月底,充電基礎設施規模已達到635.6萬臺。
歐鴻稱,目前一線城市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設施覆蓋率超過80%,服務半徑與加油站相當。全國6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具備充電條件,初步形成“十縱十橫兩環”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