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間,藍帆醫療(002382.SZ)發布控股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東藍帆投資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約211.49萬股,減持均價6.78元,小幅折價4.64%。此次減持股份占總股本約0.21%,比例較小且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對二級市場表現影響幾乎可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據控股股東藍帆投資持股歷史,因可轉債及可交債等原因,藍帆投資及一致行動人李振平先生對藍帆醫療的持股比例時有變動,主動增持與減持動作并也不少見,但大股東及公司自身對于藍帆醫療“走出至暗”的信心從未有變化。 據本月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對與會機構明確表示,過去幾年面對各項困難,公司順應集采趨勢,堅持投入研發,專注提升企業內生力,已經走出“至暗時刻”。 具體到各業務當下轉機,公司表示,心腦血管事業部反轉趨勢明顯。藍帆借助2020年的首次冠狀動脈集采中標,一舉將銷售網絡擴大至2300多家醫院,市場份額上升至國內第二,至2022年第二次集采,公司兩款支架產品實現漲價75.7%中標,業績表現有望大幅回暖。另一方面,創新產品BioFreedom支架與BA9藥物球囊快速放量,TAVR產品2022年度銷量實現100%增長,也將帶來增量。集采價格的修復疊加新獲批上市產品的放量,帶動了2022年營收的增長。 另一方面,公司表示,以手套為核心產品的防護事業部在2023中期有望領先行業率先迎來拐點。公司指出,目前手套開工率相比2022Q4明顯提升,我國手套出口市場份額向國內頭部企業集中,且中國產品相對馬來西亞手套廠商更具成本優勢。基于對行業回暖的信心,公司指出手套業務2023年公司銷量目標是在2022年的基礎上增長20%。 同時,在以急救包為代表產品的護理事業部,2022年公司產能實現翻倍,急救包產能提升至2000萬套,也呈現線性健康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自年初以來,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逐步消退,以及公司各項業務轉機初顯,藍帆醫療吸引了眾多買方及賣方機構關注。據公告統計,2023年初至今,公司以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接待機構調研共超過8次,參與機構總數累計超144家,吸引了廣發基金、中歐基金、華安證券、國泰君安、匯添富基金、UBS、中金公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海通資管等眾多頭部機構關注。 責任編輯:臧曉松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