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智庫論壇暨2023綜研院年會”于2023年5月27日在深圳召開,主題為“新時代下的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簡稱綜研院)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出席并致開幕詞時如此表示。
葉小文表示,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關鍵的一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如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他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高通脹、低增長的嚴峻形勢,國內經濟全面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更加需要堅定信心和決心,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持外資外貿、對外投資和交流政策的穩定、透明、可預期,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加大自貿事業創新,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開辟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對此,他提出了五點建議。
第一,亮明態度。任何獨立封閉系統都會從有序走向無序、從興盛走向衰敗。要在國內外復雜深刻的歷史巨變中高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堅持開放不自閉、掛鉤不脫鉤,合作不對抗,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地參與全球經濟的分工合理,強化利益鏈、擴大朋友圈,打破一切敵對勢力的戰略遏制企圖。
第二,用好市場。我國有14.12億人口,人均GDP已經超過1.2萬美元。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這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集聚全球資源,孵化培育跨國巨頭的強大支撐,要堅定不移地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戰略部署。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同步實施,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把對外開放帶來的科技成果、創新經驗轉化為迭代發展的初始資源,“引進去”和“走出來”高效運轉,要高度重視防范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第三,做好創新的文章。創新發展離不開需求牽引和財富支撐,離不開文化交流和文明復建,要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科技創新的階段性規律,深耕優勢產業領域和推動轉型升級,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穩定實體經濟發展,夯實基礎科學和重大創新的“底盤”。同時,要堅持走開放創新之路,利用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和潛在最大消費市場條件,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惠及全球頂尖人才,培育基礎科研原始創新的濃厚氛圍,務實高效地爭取科技自立自強上檔,大進展、大發展。
第四,釋放內生的動力。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率先以開放破除意識觀念障礙,明確變革坐標方向。我國有許多在嚴控封鎖中堅持自力更生的成功經驗,還有待探索和創造在新的條件下堅持高水平開放的經驗。能合作的要盡量爭取,該纏斗的也絕不放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中國好世界也會好、世界好中國會更好。
第五,參與全球的博弈。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在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我國的企業和產業只有參與全球的市場競爭與分工合作,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長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要堅定支持國內企業,支持“走出去”,在全球化布局、拓展市場,在更大范圍競爭合作中發展壯大,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創新力的世界級的頭部企業。
最后葉小文表示,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工程,“我們必須要從具體問題出發、從具體任務著手,把一個個問題解決了、一個個事情落實了,我們就朝著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獲得實實在在的邁進。”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