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十年,中國真正建立起了不動產登記制度。4月25日,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在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議上宣布,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意味著經過十年努力,從分散到統一,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
業內分析指出,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相當于摸清了家底,為我國公共財政和未來稅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可以更好地發揮不動產對金融、市場和產業的帶動效應。同時,不動產統一登記確實為房地產稅等工作開展打下了基礎,但不能簡單理解為要征收房地產稅。
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消息發布,也意味著我國以民法典為統領,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范、地方性法規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事實上,2023年,正好是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的第十個年頭。2013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提出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實現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改革任務。
2013年11月,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決定,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明確由原國土資源部承擔,并提出統一登記機構、統一登記簿冊、統一登記依據和統一信息平臺的“四統一”改革任務。同時,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在有關部門間依法依規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
自此,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進入了新時代。據了解,十年來,全國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證書7.9億多本,全面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田文彪表示,下一步要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維護好各類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更加有力地保護產權。
和過往十年相比,本次收官的重點在“全面實現”。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換言之,過去各地也逐漸推進了不動產登記工作,但是鑒于城鄉差異、房產之間的差異,所以技術層面需要逐漸探索,也需要時間。當前各類困難克服,成為不動產登記中的重大制度創新。
與征房地產稅是兩碼事
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消息釋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公眾很關心不動產統一登記是否意味著房產稅將加速推進?是否會對房價產生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王小映此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表示,不動產統一登記有利于房地產稅制建設,確實為房地產保有環節的征稅創造了條件,但是,這種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不宜過度解讀。
“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征收房地產稅是兩件事情,當然,統一登記為征稅創造了技術條件。”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此前公開表示,不要對這制度可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過度解讀,“不動產統一登記并非簡單的登記,最重要的目的是確權,是對產權的確認,相當于給土地、房屋等不動產頒發了身份證,具有法律效力,這與住房部門主導的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不同,后者只是為了掌握住房一般情況,不涉及確權,沒有法律意義。”
對購房者比較關心該政策是否是房產稅或房地產稅開啟的信號,嚴躍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應該說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出發點要更廣,不是簡單的征稅概念。但反過來,不動產統一登記后,房地產稅等工作開展會更加順暢和容易。但不能簡單理解為要征收房地產稅”。
若后續確將征稅將經過哪些流程?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經過法定程序的登記,不動產擁有者對于不動產事實上擁有了所有權,也就具備了征收不動產稅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根據基本不動產需求免稅的原則,扣除基本需求的免稅面積外,所有人擁有的其他不動產將一律進入征稅范疇,并根據不動產的基本情況(坐落、年代、地價、產權形式等),評估房屋的市場價值,按章征稅。
為公共財政提供決策基礎
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具體對房地產市場有什么影響?嚴躍進認為以積極作用為主。
“不動產登記工作,通俗簡單理解就是過去的房產證工作,但差異在于,過去各地信息是無法互通的。其原因在于,很多房產登記工作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也存在口徑上的差異,各地要形成統一登記,要破除很多難題。當前實現此類突破,實際上也是求同存異思想在不動產登記中的重要體現。”嚴躍進說,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可以理解為全國房產信息實現了互通,這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工作,“我們目前所關注的自然資源規劃、房地產信息各地互通、各地房地產制度的口徑更好統一、房地產的政策調控統一等,都具有了更強的基礎。”
從更宏觀的角度,嚴躍進提出該制度下,從房到地、從城到鄉、從局部到大市場,真正構建了系統全面的產權登記制度。其對于整合房地產領域各類資源,同時加強各類信息互通和利用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對宏觀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也表示,“可以更好地發揮不動產對金融、市場和產業的帶動效應,帶動宏觀經濟有序發展。”
全國一盤棋的趨勢,在李宇嘉看來更為明顯,“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其最大的意義在于為我國公共財政和未來稅制改革奠定基礎”。
“國家的現代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務,既包括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社會服務、環境保護等,也包括市場和社會運轉需要的政策和制度。要提高公共產品供給的有效性,不能靠專斷式的、非專業化的甚至是‘拍腦袋’的任意決定,這樣會浪費公共資源,而是需要通過摸清底數,建立基礎數據庫和相應的信息系統,以此來進行翔實的核算和統計,為公共產品供給提供科學的依據。”李宇嘉說。
而由于不動產不可移動,擁有不動產就意味著在某一區域居住和生活,就產生了對該區域公共服務的需求。李宇嘉進一步解釋到,某一區域不動產狀況的基本情況就是公共產品供給的依據,如擁有不動產產權的居民越集中的區域,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也就越多;不動產價值較高的地方,對公共產品需求的質量也就越高;不同類型不動產,不同產權狀況的不動產(集體產權和個人產權、租賃和購買產權等)對公共產品需求也有差異。而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則為現代國家公共財政和我國未來稅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