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的“洞察號”火星著陸探測器雖然已經在去年 12 月結束了其任務,但它留下的數據卻讓科學家們有了前所未有的收獲。通過分析洞察號探測器上的地震儀記錄的兩次地震波,科學家們首次直接觀測到了火星的核心,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內部的結構和成分。
這張概念圖展示了火星的剖面圖,以及 2021 年兩次不同地震的地震波路徑
這兩次地震波分別發生在 2021 年 8 月 25 日和 9 月 18 日,是洞察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最大的兩次地震。它們都來自于火星的另一側,也就是所謂的“遠側”。這樣的地震波對于研究火星核心非常有價值,因為它們可以穿越整個星球,到達洞察號探測器所在的位置??茖W家們通過分析這些地震波在火星核心中的反射和折射,可以推斷出火星核心的大小、密度和成分。
根據最新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火星的液態鐵核心比之前預想的要小而密。具體來說,火星核心的半徑約為 1,830 公里,占了整個火星半徑的一半多一點。而火星核心中有非常高比例的較輕元素,大約五分之一的重量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主要是硫,還有少量的氧、碳和氫,這些元素使得火星核心比純鐵更輕。
這項發現對于理解太陽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鹦鞘且活w類地行星,它與地球和月球有著相似的內部結構,但又有著不同的歷史。通過比較不同行星的核心特征,科學家們可以推斷出太陽系早期的環境和條件,以及影響行星形成過程的因素。
洞察號探測器是 NASA 發射的第一個專門研究火星深層內部結構和性質的任務,于 2018 年 11 月著陸在火星表面,并部署了一個高靈敏度地震儀和一個熱流量探針。它為我們提供了關于火星地殼、地幔、核心以及其他方面的寶貴信息,讓我們對這顆神秘而遙遠的鄰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