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憑借在綠色甲醇生態領域取得的成果,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三屆《中國汽車風云盛典》評委會特別獎,成為首個以商用車為主體的獲獎企業。 
據悉,本屆盛典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總臺財經節目中心特別策劃,于2月24日正式發布入圍車型名單,及評委會特別獎入圍名單,4月7日公布最終獎項。 第三屆《中國汽車風云盛典》評委會特別獎入圍名單中,涵蓋了車型架構、智駕系統、電動越野解決方案、發動機技術等多個汽車核心技術門類。經過最終評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遠程綠色甲醇生態榮摘獎項,遠程綠色甲醇生態的落地也為新型動力電池與全球碳中和事業打開全新思路。 
中國汽車風云盛典評選委員會稱贊遠程綠色甲醇生態高起點、厚底蘊、破困局、搶先機,甲醇商用車開辟的全新賽道讓汽車內燃機蛻變綠色動力成為可能,環保性與經濟性持續提升,是能源結構的重塑與“雙碳”戰略的踐行。 綠色甲醇生態崛起,助力碳中和閉環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有機化學家喬治·奧拉在他的著作《跨越油氣時代——甲醇經濟》中,圍繞全球面臨的能源危機,提出了解決能源問題的新概念:甲醇經濟。喬治·奧拉指出,甲醇是目前人類見到的生產原料最為豐富的燃料產品,煤、天然氣、石油、電能等現有能源都能夠作為其原材料。 事實上,中國具有富煤、少氣、貧油的能源特征,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消費國,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數據,中國甲醇產量約占全球的60%。倘若將如此“富庶”的能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將對掌握能源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吉利進軍商用車領域,布局新能源賽道成為其戰略關鍵。吉利旗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最初就將自身定位在新一代綠色智能商用車,如今看來,這一決策無疑具有前瞻性。 
2022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投資建立醇氫科技,專致在電動化技術路線基礎上,以醇氫動力為核心,致力于打造車、醇、站、貨、金融等一體化的綠色甲醇生態。 2022年6月,醇氫科技晉中基地下線首臺甲醇重卡,同年12月即完成了500臺甲醇重卡的交付,為山西當地及甘肅、新疆等地提供低碳高效的運力。 2022年12月,醇氫科技與邯鄲市政府合作,意欲在邯鄲構建“裝備制造+清潔能源+智慧互聯”的發展模式,打造千億級甲醇經濟生態圈。 2023年2月21日,全球第一個10萬噸級綠色甲醇工廠在河南安陽的正式投產。醇氫科技在現場簽約300臺甲醇重卡訂單,預計每年能減少柴油消耗1.5萬噸,減少碳排放4.5萬噸,相比柴油可節省燃料費3000萬元左右。該綠色甲醇工廠由河南省順成集團、吉利控股集團等共同出資建設,利用焦爐氣中的副產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 項目達產后,綠色甲醇工廠每年可綜合利用焦爐氣3.6億Nm3,生產甲醇11萬噸和聯產LNG 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這對于過去以鋼鐵和煤焦化工為主導產業的河南安陽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醇氫科技對綠色甲醇生態的探索過程中,綠色甲醇工廠的投產與甲醇重卡應用不僅標志該產業已形成從生產到加注、應用的生態閉環,還為其全國推廣提供了示范案例。醇氫科技在各地打造綠色甲醇生態的模式一經推廣,將為當地引入新型產業之余,助力中國能源結構向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純電、醇氫雙管齊下,引領商用車新勢力 在中國,“鯰魚”特斯拉攪動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一江春水”;而在商用車領域,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正成為商用車領域的一條“鲇魚”,用“純電+醇氫”兩條腿走路的技術路徑,探索未來商用車的更多可能。 
據了解,甲醇汽車的采購成本與普通燃油車基本相當,而與傳統柴油重卡相比,遠程甲醇重卡在燃料費用上可節省18%-32%,相當于每公里最多可節省1元。而與電動化結合后,甲醇増程動力重卡的作業效率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較高的經濟性和穩定的供應,讓甲醇在商用車應用上的優勢盡顯。 在補能設施建設上,現有成品油的調配、儲存、運輸和加注等基礎設施稍加改造,即可成為甲醇燃料加注的基礎設施。如果能在現有汽柴油加注站配備甲醇撬裝式加注設施,還可以大大縮減土地、資質審批、建站費用及建站時間,實現車用燃料的大規模替代。 據醇氫科技相關人士表示,新建一座撬裝式加注站需20萬元,而僅靠2萬元就能改造一座油罐。 在醇氫科技的布局和驗證下,綠色甲醇-液氫燃料-醇氫動力?的技術路線實質上就是另一種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不僅可以彌補當前傳統的動力電池電動汽車不足,其更加符合中國國情,也是當前氫燃料可以不依賴補貼,實現真正商業化應用的切實可行的路線。 醇氫科技以“醇車一體”為發展方針,陸續在甲醇資源占有優勢的區域,與能源公司、運力公司一同推動綠色甲醇生產、甲醇加注體系建立,在打造綠色甲醇生態運力示范區域的同時,逐漸形成了綠色甲醇生態運力網。 目前,醇氫科技已經在新疆、青海、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貴州、海南、河南等多個省份推廣甲醇重卡,已實現規模化運行。 立足丹麥牛刀小試,未來有望推廣全球 如今,甲醇作為汽油和柴油燃料的優質替代能源,在全球已有星火燎原之勢。 在剛剛過去的3月25日,德國政府獲得歐盟方確認,允許2035年后使用合成燃料(包括合成煤油、合成甲烷與合成甲醇)的內燃機汽車在歐盟銷售。這是繼2023年2月歐洲議會通過禁燃令后的一次政策性放寬。 盡管歐洲車企對2035年燃油車禁售計劃不再感到強烈的壓迫,但尋找清潔合成燃料依然是當務之急。 遠程甲醇重卡已經在丹麥先行一步。2022年3月28日,遠程甲醇重卡正式開啟了在丹麥奧爾堡的“異國旅程”——進行測試和示范運行。 
這是丹麥首次運行甲醇汽車,也是丹麥落實能源轉型、推動綠色甲醇作為歐洲綠色轉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試運行當日,丹麥交通部長Trine Bramsen試乘了遠程甲醇重卡,肯定其對丹麥氣候和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歐洲,丹麥是國家層面甲醇應用整合的先行者,其已經在綠色甲醇研發生產、加注、應用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價值鏈。遠程甲醇重卡順勢而為,與丹麥政府一拍即合,也似乎有意順勢進入歐洲市場。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甲醇燃料全球爆發前夜。 遠程在推廣綠色甲醇生態的過程中,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全球第一款甲醇重卡、全球首個十萬噸級綠色甲醇工廠、第一個實現綠色合成燃料從制備到應用的生態閉環……遠程的綠色甲醇生態,為全球汽車行業利用綠色的合成燃料實現碳中和提供了重要參考,是可以在全球廣泛推廣的中國模板。 當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在“純電”領域的產品出海已經成勢,在“醇氫”領域需要積累豐富的全球市場經驗。作為助力能源轉型的絕佳試驗田,汽車產業勢必成為綠色甲醇燃料的始發站。 甲醇技術吉利經歷了18年的產業開發積累,現行業內已經形成了共識:甲醇就是移動的“電”、液態的“氫”,是可再生的清潔燃料,發展甲醇能源就是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我國自己手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正積極推廣綠色交通、發展甲醇經濟,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有益探索。 相信伴隨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實踐,從甲醇汽車整車制造到零部件、甲醇制取到終端加注等一系列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將越發成熟。而這個過程,勢必也將為可持續發展生態的未來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