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辦的“首屆民航綠色發展論壇暨民航綠色設施設備展”,在山東威海拉開帷幕。 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空港地面裝備電動化的領跑者,成為本次民航綠色發展論壇的支持單位之一,也是本次論壇選擇在威海舉辦的原因之一,印證了威海廣泰在該產業領域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和客戶的充分認可。近年來,威海廣泰在空港裝備領域加速突破,并且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推進低碳轉型。隨著經濟復蘇回暖,民航業及其上下游產業正迎來春天。 重量級論壇落地威海 據了解,此次論壇會展聚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以“低碳轉型,創新發展”為主題,圍繞國家綠色發展政策和行業規劃、民航節能減排實踐與經驗、節能減排新技術應用推廣、民航綠色金融創新手段等議題,采取專題研討、交流分享等形式,共同探索民航綠色發展最佳路徑。 作為行業內極具權威性的論壇活動,民航局各地區領導、航空公司、機場公司及局屬有關單位,航油、航信等保障企業,中國商飛、中石化等國有企業,以及波音、空客、GE航空、國際航空油企等國際企業和有關民航綠色產品民營企業等領導、專家及高管共700余位各界代表與會,50余家參展商參加,盛況空前。 論壇上,國家空港地面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級工程師、威海廣泰副總工、中國民航網智庫專家陳江岸,分享了威海廣泰在空港裝備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陳江岸表示,機場是最適合電動車技術應用的細分領域,電動產品的優勢隨著應用推廣,逐漸得到體現。空港裝備電動化產品已形成系列化,可靠性高,維修性好,經濟性好的優勢已得到很好體現。 此次航展上,威海廣泰旗下多款新能源產品獲得了極高關注度。在威海廣泰展區,雙電機虎躍27噸飛機牽引車、機場快速調動消防車、電動VIP旅客擺渡車等明星產品紛紛亮相。據了解,威海廣泰通過旗下的國家空港地面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空港裝備電動化和智能化研發上不斷取得突破。威海廣泰純電動平臺車可根據機場實際使用情況,每年為機場節約幾十萬元使用成本,并且可實現零排放,大大減少機坪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機場實現綠色空港建設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電動智能化產品持續進階 威海廣泰自2009年開始電動化研發,至今空港裝備已經實現全系列電動化。近幾年,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依托國內電動化產品的優勢,技術上實現了全球領先。“公司電動空港裝備先發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國際市場,2022年公司電動空港裝備參加法國巴黎展會,受到全球客戶廣泛關注和認可。”威海廣泰董事長李文軒介紹。 威海廣泰也抓住機遇,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拓展市場。與Hitzinger等跨國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在德國建立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與世界500強殼牌集團簽訂合約;與著名機場除雪設備供應商加拿大RPM公司開展合作。上述合作或投資取得了明顯效果,公司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今年,隨著國內疫情好轉,空港市場招投標也有復蘇趨勢。根據民航局發布,2023年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2023年頒證運輸機場達258個;加快推進廈門、呼和浩特等新機場建設,支持首都機場“提質增效”項目。據了解,國內廣州、重慶、鄭州、杭州等7個城市準備建設雙機場,“上海第三機場”、“南通新機場”等項目也將在2023年開工,多個項目同步開拔意味著國內空港裝備需求的拐點逐漸清晰,威海廣泰的發展機遇持續迸發。 目前,威海廣泰聚焦發展空港裝備、應急救援裝備兩大主業,整合了空港、消防救援、軍工、無人機、移動醫療、電力電子六大業務板塊資源。“廣泰的所有業務能力都是基于高端的制造平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的技術研發支持著兩大主業板塊的發展,通過集中生產制造及研發優勢,打通各板塊供應鏈,形成協同效應,把效率發揮到最大,邊際貢獻達到最高,這就是目前廣泰產品聚合的定位。”李文軒表示。 今年2月25日,威海廣泰發布《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修訂稿)》,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債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億元,分別用于“應急救援保障裝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羊亭基地智能化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威海廣泰表示,近年來在新能源技術、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推動下,消防救援裝備、移動醫療裝備以及空港裝備等產品的升級換代需求進一步增長,未來市場空間廣闊。為應對下游旺盛需求,公司將新建生產基地實現應急保障裝備等產品產能擴充;同時通過羊亭基地智能化改造項目,在現有場地進行生產車間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和立體倉庫建設,提升空港裝備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兩項募投項目投產后將對公司產品和產線結構起到雙螺旋提升的作用,為公司業務拓展注入全新發展動能。(CIS)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