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和Q2的季度切換在即,市場從過去2周的情況來看。表面上看似比較平穩但暗流在于三點: ①創指從水下的反彈;②弱勢板塊資金抄底的積極性上周屢屢出現滬指跳水后由創指承接帶來的穩定,積極的一面在于創指已率先觸及先前低點,而帶動跳水的來自前期強勢的板塊品種。因此這里還將繼續觀察;③高位強勢和低位弱勢品種的切換是否順利。 權重板塊中最大的壓力來自大金融,券商、保險及銀行無論行業傳言是什么,結果均為資金暫時的態度較為冷淡。銀行更多的風險因素是來自2023年兩會時提出的挑戰,這是一個比較微妙的細節。 “房地產風險隱患較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兩句話指的是兩個行業,但是放在一起就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出現問題,它的金融風險可能傳導到一些區域的金融機構和一些中小銀行。此時配合著各類銀行的傳言。對于盤面上權重的壓力自然較大。 這個時候回歸到盤面上也不能發現。雙向劈叉的風格本就不能持久。很多人看待滬指不能跌要繼續上,創指隨意無所謂。這本就不長久。因為其背后就代表個股節奏也出現非常大的分歧。 
這種狀態下想要開啟流暢的反彈是缺乏動力的--共振動力。因此我們看到上周五尾段走出僅有的共振節奏,人氣才略有回歸。而這時候正常點去理解的結論就是: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做節奏平衡的調節! 板塊角度,周末關于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消息比較多,《人民日報》甚至不斷地吹風AI,萬物皆可AI!我們要理解成:吹風代表短期,計算機等衍生標的會有情緒帶動,但連漲后的當下消息面帶動的加速上沖期未必是下手的合適時機。操作的節奏不言而喻。AI當下到底是科技的剛開始的重估還是第一階段故事的尾聲,見仁見智。 總結以上兩個方向: 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做節奏平衡的調節! 科技該階段上沖或否接近尾聲? 最后演變的策略就變成:指數要調節平衡+板塊輪動熱點接近尾聲=新誕生的熱點會是誰?對,本周要時刻留意新方向的誕生。季度切換,基金調倉之際很容易出現新主線。 特別注意在這個新老交替階段最后尾部起來的芯片,決定著新主線能否持續!周末消息中類ChatGPT大模型帶來的算力增長,毋庸置疑。但算力的需求,不止局限于模型的投資初期。隨著GPT API的開放、下游應用多模態的成熟,對應的大模型的推理算力需求進一步提升。 在模型不斷更迭訓練中,算力需求提升;在模型應用推理中,算力需求、AI芯片需求進一步提升。由此,整個算力需求,AI芯片需求,如互聯網時期的流量需求,持續爆發,云、邊、終端混合部署,運算效率有望提升,云、邊、終端AI芯片,滿足不同算力的應用場。隨著海量數據與運算需求大幅提升,計算能力和連接設備積累了大量數據,透過云、邊、終端架構,以數據為中心將算力資源前置,在更靠近數據源的地方為用戶提供低時延服務。整體產業鏈分為: 1)上游包括由云服務商和硬件設備廠商 2)中游主要包括運營商、邊緣計算運營和管理的服務提供商; 3)下游主要為智能終端和應用。 投資顧問:朱威 執業編號:A0380622090001 簡介: 頂點財經首席投顧,曾擔任華金證券投顧負責人,央視CCTV2-《交易時間》特約評論員;山東經濟臺《金錢樹》《股市麻辣燙》特約評論員;義烏電視臺《股事財經》特約評論員;義烏商報財經類專欄常駐嘉賓;上交所專題投教活動常駐嘉賓,現每周一至周五于微信視頻號:大威騎牛,以直播、視頻的形式持續和廣大投資者分享專業見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