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銀行保險機構人士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表示,綠色金融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應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同時,金融機構要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突破行業發展瓶頸。
豐富綠色產品體系
綠色發展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新引擎,金融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碳中和對全球任何國家而言都是一場變革,對中國而言,挑戰性和緊迫性尤甚。”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認為,應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我們承諾2022年至2025年累計為綠色領域提供不少于2萬億元資金支持,繼續堅定不移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紀志宏說。
交通銀行行長劉珺指出,綠色低碳發展需要綠色金融大力支持,新形勢下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新要求。
著眼未來,劉珺建議,商業銀行應滿足轉型企業的金融需求,根據不同行業的轉型技術路徑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加快產品創新,豐富綠色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集成能力;加強與相關機構合作,積極探索推進碳回購、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業務;利用好綠色金融的數字化基因,運用數字化手段,在智能識別、產品創新、環境風險、收益測算等方面給予支持。此外,商業銀行應加強對新能源和傳統領域轉型風險的識別,積極開發和利用碳金融衍生品。
加快數字化轉型
多位專家認為,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經濟發展。同時,加快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突破行業發展瓶頸。
浦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楊表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是解決增長動力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商業銀行應該大力發展科創金融,不斷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為包括科技企業在內的各類科技主體提供股債貸一體化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方案。通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持續升級,助力新興產業不斷壯大。
在促進科技創新的同時,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認為,金融機構也應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加快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金融機構要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以科技為生產工具,以平臺場景為生產方式,強化用戶思維,提升客戶體驗。”他說。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楊麗平指出,應通過金融科技改革創新,增強金融機構應對不確定性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金融市場穩健高效運行提供了基礎性保障。”楊麗平說,通過技術手段及時監測并阻斷跨市場、跨地區、跨境的風險傳染,極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與水平,突破了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人工瓶頸。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