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帆醫療自認為是高值醫用耗材公司,
然而公司90%收入來自以PVC手套為主的健康防護業務,
后疫情的產能出清以及低價,此業務2022年收入大減,
導致公司由盈轉虧,整體凈虧損至多7億元。
而對比公司上年同期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懸殊情況,
2021年公司凈利潤11.56億元,扣非凈利潤僅6212.46萬元,
可見藍帆醫療利潤水分不少,但虧損額度也確實讓投資者們驚呆了。
隨著紅利的消失,藍帆醫療未來或要靠心腦血管產品形成內生增長。
但目前未見公司相關產品能單挑大梁。
公司2018年并購柏盛國際打造心腦血管業務板塊,為自產和代理的結合。
包含冠脈介入、結構性心臟病、神經介入和外周介入四部分,
該業務至2022年研發投入已累計超17億元,擁有50余款創新產品。
截至目前仍虧損1億元內,不過較2021年虧損7.37 億元,虧損大幅收窄。
主要因為2022全年心腦血管事業部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歐元區,
其心臟瓣膜產品的銷量較上年同期實現近100%的增長。
該板塊目前國內發展如何?2022年內取得以下結果:
公司兩款冠脈藥物支架中選帶量采購,首款莫司類藥物球囊正積極對接入院,
參股孵化的神經介入和外周介入賽道取得國內首款產品注冊。
目前公司重點產品瓣膜產品短時間內不會被集采,
雖然高單價,但國內實際使用量低。
并且,公司二代瓣膜技術和工藝均外采,
不過,藍帆醫療在調研會上表示,對此沒有成本壓力。
引起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9月末,
藍帆醫療商譽38.56億元,占總資產比例較高約為24%。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