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的背景下,健康險被各大險企視為一大發(fā)展風口。近年來,又以癌癥為代表的重大疾病不斷高發(fā),用戶對配置一款合適的重疾保障產品需求與日俱增。重疾險獨特的“發(fā)生即賠”,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重疾險對健康風險及家庭資產風險的平衡作用。
過去幾年,我國重疾險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紅海競爭。據銀保監(jiān)會公開的數據顯示, 2021 年,重疾險保費收入4574. 6 億元,同比下滑6.7%,這是重疾險保費近 6 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顯而易見,險企想要在這場“紅海戰(zhàn)役”中成功突圍,并非易事。拼價格戰(zhàn),打不得;罔顧風險,更不行。
民眾多元化需求覺醒,神盾七號巧妙面對“疾風”
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原副會長萬峰認為,重疾險只有成為市民大眾“買得起,有保障”的產品,才能成為大眾化的產品,成為受歡迎的產品。所謂“買得起,有保障”是指投保人能夠承擔得起交付的保險費,保險金額基本能夠滿足罹患重大疾病所需醫(yī)療費用和必要的康復費用支出。
記者從梧桐樹保險經紀了解到,梧桐樹在售的神盾七號重大疾病保險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賠付次數多、給付金額也多的良心產品。相比同類產品,神盾七號重疾險優(yōu)化了單次重疾險的功能,以巧妙的保障設計面對“疾風”:不僅降低了產品的整體費率、增加了給付金額,并且對第二次出險沒有年齡限制、間隔期更短,可以說對全生命周期的籌資和規(guī)劃更加科學合理。
創(chuàng)新“疊加賠付引擎”釋放強勁動能
在基礎重疾的保障方面,神盾七號重疾險保障全面,針對110種重大疾病賠付100%基本保額。如果想要進一步撬動高保額,消費者可選“疾病關愛保險金”,60周歲保單周年日前,首次罹患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神盾七號可額外賠付80%保額,也就是說首次重疾最高可以賠付180%基本保額。
在與重疾“對打”的道路上,“抗打壓能力”也是檢視重疾險保障維度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可得性的增強和國民重疾預防和保障意識的提升,癌癥的治愈率也越來越高,但癌癥的遠期風險仍不可忽視。
復旦大學腫瘤醫(yī)院對2200多例乳腺癌患者的觀察發(fā)現:乳腺癌復發(fā)的時間趨勢呈現為雙峰。第一個復發(fā)高峰是在術后2-4年,第二個高峰是在10年。即使像乳腺癌這樣預后較好的癌癥,術后10年的復發(fā)風險仍然很高。
“春風吹又生”的重疾不僅治療周期長,還會對家庭的經濟和生活造成無法估量的重創(chuàng)。在多次賠付領域,神盾七號重疾險有著積極應對的策略,不僅自帶“第二次重大疾病疾病保險金”,還可選“重度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二者能疊加,實現累計最高4.8倍的保額賠付。據悉,當前市面上的部分重疾險,如果附加特疾額外賠付,一般都會明確規(guī)定不與重疾責任疊加賠付,神盾七號在對比之下無疑是誠意之作。
兼顧輕中癥,累計最多賠7次
在賠付次數和疾病種類上,神盾七號重疾險實為市面少見。在輕中癥保障方面,相比市面上2-5次的賠付次數,神盾七號重疾險一鼓作氣,累計最多賠付7次,為市場重疾產品做出典型表率!對于25種中癥賠付30%基本保額,能賠3次;對于55種輕癥賠付60%基本保額,能賠4次。
高齡住院津貼筑牢暮年的“防護盾”
《 2021 老年健康保障需求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除老年人高發(fā)的惡性腫 瘤外,慢性疾病也是老年高危人群的保障“空白區(qū)”。在我國目前政府老年醫(yī)療及健康管理負擔較大、個人醫(yī)療費用支出負擔增加的背景下,作為老年健康風險有力保障的商業(yè)健康保險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價值。、
60 歲是人生的分水嶺,衰老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神盾七號重疾險為高齡人群做好防守,筑牢暮年的“防護盾”,為緩解長壽時代的“健康焦慮癥”專門設計“高齡住院津貼”,只要被保人 60 周歲前沒患重疾,那么 60 周歲首個保單周年日后,無論是因為疾病還是意外住院,只要符合條件就能領住院津貼。被保人住院的第 6 日開始,每天可以領0.1%的基本保額,保障期內累計最 高可以領30%的基本保額,同一保單年度內最多可以領 90 天。超強續(xù)航,終身質保,在不出險的情況下,用戶也能擁有一筆應對日常健康需求的保障。
市場認可的背后是重疾險革新的力量
神盾七號重疾險自面世以來,獲得市場和用戶的一眾好評,讓人們看到中國重疾險產品革新的潛力。重疾險的設計由萌芽時期保障少數病種、單次賠付的簡單形態(tài),演變到全盛時期多組病種、多次賠付的集成形態(tài),再到近期功能拆分、保障聚焦的“小而精”形態(tài),也走過25年的精彩演進。而神盾七號重疾險的誕生,正是重疾險發(fā)展長河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它憑借覆蓋全生命周期、分層多次給付等強大保障功能,成為當前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硬核重疾險代表之一。
當然,重疾險的革新肯定還不止于此。梧桐樹保險研究院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新興技術和運營模式,重疾險應不止局限于為用戶提供健康保障的經濟分擔,更向著未病、病中、病后的綜合性健康保障和服務的方向發(fā)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