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上市保險公司1月份保費收成如何?截至2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皆已發布保費收入數據。結果顯示,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保費收入5651.9億元,同比下降1.18%。
無論是上市險企的產險業務還是壽險業務,5家險企保費收入都呈現明顯的分化特征。整體來看,壽險保費同比下降,財險業務同比增長。
從整體保費來看,1月份,A股五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同比呈現“四降一升”。其中,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合計1397.62億元,同比增2.4%;中國人保保費收入合計1121.51億元,同比下降2.91%;中國人壽保費收入2021億元,同比下降2.46%;新華保險保費收入351.81億元,同比下降1.92%;中國太保保費收入759.96億元,同比下降1.17%。
從人身險業務來看,1月份,5家上市壽險公司共取得保費收入4321.54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壽保費收入1029.41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也是唯一一家壽險保費收入取得正增長的上市險企。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壽險保費收入392.47億元,同比下降15.81%;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人壽保費收入526.85億元,同比下降5.7%。
整體來看,上市壽險公司1月份保費收入并沒有實現“開門紅”,但分析機構認為,這有特定時期的特殊原因。
“我們公司去年12月份啟動今年的‘開門紅’工作,但正準備大干一場之時正好遇上特殊情況,不少代理人和客戶感染了新冠病毒,暫時難以展業,當月的工作推進力度不及預期。今年1月份又有兩個假期,尤其是春節長假也在1月份,銷售工作受到一定影響。但從2月份來看,目前形勢較好,整體來看,對一季度保費增長有信心。”一家中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認為,人保壽險1月份保費收入同比下降,預計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二是春節假期在1月份導致展業時間縮短。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各大險企壽險改革進程逐步深入,壽險業務表現提升效果逐漸顯現,目前線下經濟活動也逐步恢復正常,后續隨著各大險企2月份、3月份營銷活動的深入開展,產品供給端也有望迎來更多增量,壽險月度保費或有望從2月份起迎來更多邊際改善。
從財險業務來看,1月份,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財險保費收入611.73億元,同比增長1.23%;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產險保費收入320.82億元,同比下降2.15%;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產險保費收入233.11億元,同比增長10.9%。整體來看,這3家險企1月份共取得保費收入1165.66億元,同比增長2.04%。
人保財險公布了主要細分業務保費。1月份,其農險和信用保證險保費同比增速較快,分別為14.5%和11.6%。而保費收入最高的車險保費同比僅增長0.2%。
孫婷認為,主要是由于受汽車銷售補貼政策退出、年末廠家沖量及春節等因素影響,1月份汽車產銷量下滑所致。預計伴隨汽車銷量回升,人保財險車險保費增速將維持穩健增長,同時新能源車單均保費較傳統燃油車更高,隨著其在新車結構中的占比上升,亦將增強車險保費增長動力。
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產險和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產險未公布具體細分業務保費。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隨著經濟復蘇、生產生活全面常態化,三大財險公司保費增長無憂,且在馬太效應影響下,其市場份額還可能進一步提升。
“去年的凈利潤高速增長態勢將不復存在,但多數公司應該都計提了充分的準備金,今年利潤增長應該不愁。”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越是這種時候,財險公司越要利用好利潤高速增長的時間窗口,提升精算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錯位競爭能力等,以持續改善公司經營情況。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