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近日,公司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83.7億元,同比增長+92.7%;實現凈利潤79.4億元,同比增長+248.2%;經營性現金流凈額61.3億元,同比增長+45.8%。Q1 2022年歸母凈利潤13.6億元,環比下降25%。點評:氨綸量價齊升,公司業績大幅增長。2021年氨綸景氣度繼續上升,2021年上半年價格為5.5萬元/噸,2021年下半年為7.2萬元/噸,全年價格漲幅31.3%。價差方面,2021年平均價差為3.62萬元/噸,較2020年上漲近2萬元/噸。體量體現在10萬噸差別化氨綸二期項目5萬噸產能已經投產,設計產能達到22.5萬噸。2021年產量22.9萬噸,銷量21.7萬噸,同比增長4.8%。逐鏈來看,公司今年歸屬于Q1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5%,2021年Q4同比下降20%,主要原因是2021年下半年氨綸新增產能開始陸續釋放,行業供需緊張局面緩解,氨綸價差縮小。2022Q1氨綸價差22533元/噸,較2021Q4下降18000元/噸。氨綸產能繼續擴大,鞏固了行業領先地位。公司擬募集不超過28億元投資年產30萬噸差別化氨綸擴建項目。該項目已取得備案和環評批復文件。目前公司10萬噸二期差別化氨綸正在試生產調試,預計今年投產;一期5萬噸擴能項目預計2022年底投產,剩余25萬噸擴能項目將分為兩期,預計分別于2023年6月和2025年2月投產。全部項目建成后,產能將翻倍至51.5萬噸,成為氨綸全球領導者,進一步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公司將憑借先進的技術+配套的產業鏈+巨大的規模和體量實現顯著的成本優勢,預計氨綸未來將以量補價。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行業開始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百川數據顯示,2021年新增產能7.44萬噸,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CR4將從2020年的57%增長到2021年的67%。公司計劃在重慶投資30萬噸氨綸。相比東部地區,重慶的人力成本和電力成本相對較低。此外,該項目采用改良干法紡絲和連續聚合的先進生產工藝,不屬于“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符合國家能耗雙控政策的要求。這將進一步鞏固公司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在新一輪產能擴張中保持穩定盈利,擠壓小產能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改善行業結構。隨著成本更低的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公司氨綸業務有望實現以量補價。己二酸供需格局明顯改善,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尼龍66和PBAT將是未來己二酸需求的主要增長點。隨著原料己二腈的突破和國產化進程的加快,尼龍66鹽產能有望實現快速增長。PBAT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擴張。按照尼龍66和PBAT 126萬噸和在建371萬噸的規劃產能,滿產后己二酸需求將增加214萬噸。在供給端,己二酸的項目審批在雙控政策和環保的約束下變得更加困難,新設備的速度難以滿足需求增量。己二酸行業的供需格局預計將保持供需偏緊。六期項目投產后,公司將形成115萬噸己二酸的產能,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50%。未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業上行趨勢。投資建議: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公司2022-2024年凈利潤依次為52億元、59億元、60億元,對應的EPS依次為1.04元、1.19元、1.21元/股。參考基礎化工大宗工業產品給予10倍PE,對應2022年業績給予10.4元/股目標價,維持“強推”評級。風險:原材料上漲超預期,需求不及預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