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最近幾天發布的《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22》報告顯示,最近幾年來,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各省發展差距縮小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國縣級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總指數中位數得分呈上升趨勢,總指數中位數得分從2017年的47.61上升至2021年的97.33,增幅104.44%,中位數總指數得分最高分上升72.28%,總指數中位數得分的最低分提高了105.42%,說明國家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基礎水平好壞的縣域,近五年整體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加快農業強國建設,需要數字金融的有力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幫扶和加持,而傳統金融服務難以有效滿足其融資需求數字金融可能會提供新的融資解決方案,并有助于加快農業強國的建設
報告顯示,我國各省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差距不斷縮小以指數中值得分衡量,各地區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不一,其中東部地區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水平滯后從發展趨勢來看,中部地區連續幾年發展速度最快
報告還顯示,低利率,靈活的還款方式和周期被普遍認為是影響縣域居民貸款決策的優先因素由于數字貸款額度更小,還款方式更靈活,進一步為小規模下沉客戶提供補充服務由于數字普惠金融的逐步普及,縣域和農村居民獲得的金融服務數量相對較多超過一半的被調查居民獲得了貸款,信用貸款占73.4%其中,互聯網貸款占比最高,占比57.5%其他渠道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以及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貸款
該行行長助理兼農村金融部總經理彭博介紹,基于數字風控技術,該行為地方政府建立了專屬信貸模式,為數字金融服務農村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截至目前,已有1100多個涉農縣區與網商銀行簽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科技驅動的互聯網銀行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將有助于收集和利用農村地區的一些政務和民生數據,擴大客戶群,促進對客戶的精準數字畫像,數字信用評級和數字授信,最終有助于擴大數字信貸的覆蓋范圍和對縣域客戶的數字貸款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馮興元說
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動縣域普惠金融的發展,中國社科院課題組建議,一是完善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和邊緣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實現互聯網,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的廣覆蓋甚至全覆蓋二是優化村鎮線上線下普惠金融服務相結合的金融服務網點建設,特別是普惠金融方面的服務站和代理點建設第三,進一步發展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和全國城鄉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改善社會信用環境
"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是發展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的基礎."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表示,數字化賦能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具有巨大潛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通信基礎設施,數字化金融服務點,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征信系統和征信數據庫。
清華大學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洪宇認為,要圍繞數字技術引領農村產業發展這一主題,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的本質功能,瞄準農村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用數字技術助推農村金融發展。
為推動形成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報告還建議加強國家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立法,完善政策法規配套框架將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從國家層面制定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規劃設計同時,加強數字金融立法,特別是關于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立法建立協同監管機制,防范和化解風險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提供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促進資金回流農村方面的積極作用,為科技銀行或金融科技平臺公司的運營設立適當的監管政策框架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也需要以法律法規的方式要求金融機構和金融企業建立內部風險防控機制,通過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人臉識別等數字認證技術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