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古老神秘的龍缸就鐫刻在這里,1.5億年前,這里隱藏著世界級的侏羅紀恐龍,300年前,巴縣重鎮在此興盛,700年前,巴蜀名勝張飛寺在這里傳承未來的長江文化園云陽段會有怎樣的美日前,大美重慶,乘鄭渝高鐵游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采訪團走進云陽縣,記者帶你探訪
史前恐龍化石墻鑄就了現實版的侏羅紀公園。
2015年1月,云陽縣清水鄉一農民在普安鄉老君村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少量骨狀石塊。
于是,一座震驚世界的侏羅紀恐龍墻逐漸被揭開這是孕育在古巴舒湖流域的云陽恐龍動物群
短短七年間,包括普安云陽龍,磨刀溪三峽龍,普賢峨眉龍,元氏巴山龍在內的眾多恐龍明星都在這里突圍。
這里不僅保存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侏羅紀恐龍化石墻,還保存了重慶云陽新田溝組恐龍動物群,代表了世界恐龍演化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些科學發現是長江流域古生物發現的里程碑,也是長江流域規模最大,種類最多,最具科學性的恐龍化石代表云陽也成為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恐龍文化腹地
2020年3月,云陽普安恐龍地質公園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國家地質公園。
未來,長江國家文化園云陽段將打造國際恐龍學術交流高地,全國著名科研營地,國家5A級旅游目的地,古巴舒湖谷恐龍文化主陣地,AI恐龍引領的產業基地,向世界展示云陽獨特的長江流域恐龍文化,打造世界恐龍之都。
2300年的城市文明文字,再現了中國城鎮的文明史。
文明是什么時候出現在華夏大地上的,這種文明在漫長的歷史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走進云陽,答案一目了然。
云陽城市文明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氣候溫暖,自然條件良好雙江,道場等舊石器時代遺跡表明,數十萬年前就有祖先在此定居
云陽,秦朝時位于闕縣,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秦創新的治道政策,以治俗為原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后世提供了豐富的治道經驗
同時,云陽是長江上游唯一完整發現戰國,漢代,唐代遺址家譜的地區這些考古成果填補了長江乃至中國考古的空白,凸顯了云陽作為長江上游文明發展的重要地位
云陽的城市文明是在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互動和交融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作為最早的沿江地區之一,其發展和遷移過程追溯到長江文明的起源,表現出驚人的文化延續性,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經久不衰的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著1993年三峽百萬移民的序幕拉開,云陽鎮成為三峽庫區被淹縣之一,國務院批準將縣城由云陽鎮遷至雙江青龍嘴。
在百萬移民史上,云陽是移民人數最多,外遷人數最多,外遷人數最多,縣城搬遷最遠的移民大縣贏得了重慶移民看云陽的美譽,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移民建設史詩至此,云陽縣也完成了三次回源搬遷
未來,云陽將強化文化興市理念,注重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將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和元素融入城市整體形象設計,突出現代城市歷史魅力的創意呈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文明的千年鹽都帶領游客體驗制鹽過程。
云陽產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據說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被譽為千年鹽都它是中國井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云陽的鹽文化遠不止這些千百年來,云陽是重慶乃至全國為數不多的至今從未斷代生產的產鹽區
云陽制鹽最初是用天然鹽泉或巖鹽熬制而成秦漢開始大規模手工業制鹽當時,云陽建成了第一口鹵井白土井,拉開了煮井鹽的歷史帷幕
自唐代以來,云陽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產鹽區之一因其品質優良,云陽在唐代被列為貢品
據《云陽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云陽共有鹽井9口,至清乾隆年間,鹽井已達36口,新增爐灶37座,年產鹽增至46萬斤,成為四川省三大鹽場之一咸豐初年川鹽助楚,井鹽遠銷湖北,湖南等地
進入新時代,云陽鹽業發展迅速,各類鹽產品年產量近100萬噸,是中國重要的生產基地。
為加強鹽文化遺產保護,云陽下大力氣將云安古鎮打造成鹽文化公園該園區將建設文化展示區,古鎮風情觀光區,鹽文化展示體驗區,人文生態園,游客服務區,游客餐飲住宿區,景觀俯瞰區,古鎮生態區,水位升降區等九大功能區
同時,云陽還沿環湖綠道建設了白土井公園,向游客展示云陽悠久的井鹽文化和城市人文內涵。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