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中,將注意力從物質欲望轉移到按需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同時,他們更傾向于簡單直接的折扣
2022年,雙11已經落下帷幕14年來,這個購物節創造了中國消費的奇跡,也成為每年觀察中國消費走向的重要新窗口從追求經濟效益到提升產品品質,從重視營業額到重視消費體驗,雙11的迭代見證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升級
今年的雙11,促銷成為常態,玩法也變得簡單易懂在電商競爭逐漸分化的同時,消費者的行為趨于理性中國法律事務委員會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胡鋼指出,在當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強化消費對經濟發展基礎作用的大環境下,雙11的消費也呈現出理性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的特點
14年的雙11,將迎來什么新的發展方向。
理性消費成為大趨勢。
與第一次雙11相比,近幾年理性消費正在成為主旋律。
這兩年的購物熱情沒有以前那么旺盛了,感覺自己的消費觀更理性了26歲的碩士生陸思回憶起自己大一大二參加雙11的時候,直言不諱地說,以前,整個學校都彌漫著一種購物節的氣氛開年級會的時候,有人開玩笑說:明天要吃土嗎現在,雙11越來越平淡,我不會太在意這個購物節
在今年的雙11,陸思買了她目前剛需的所有商品我買了咖啡,抽紙,護膚乳液,因為快用完了,然后給朋友買了個耳機當禮物,就這樣在她看來,現在的雙11打折力度不如以前,也因為不懂各種疊加的優惠規則,她不會為了讓店鋪爆滿而去買一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還有很多消費者像路斯一樣倡導理性購物95后侯幾乎每年都參加雙11她發現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雖然會買很多東西,但主要是秋冬衣服,護膚品等生活必需品剛參加工作的謝天陽也表示,自己身邊參加雙11活動的人少了朋友們比以前更熱衷于相互分享今年只有一些‘雙11買了東西’的事后查詢
貝恩咨詢發布的對中國不同城市近3000名消費者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去年雙11并計劃今年繼續參與的受訪者中,34%的消費者計劃在今年雙11期間減少線上線下總支出,而去年做出相同決定的僅占9%,與去年51%的人預計增加支出預算相比,只有24%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將增加消費支出。
作為一個參加過多次雙11活動的商家,日用品企業花王也注意到,最近幾年來消費者的非理性,沖動性消費行為大大減少,在進行消費決策時更加注重品牌口碑和商品的實際功效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消費減法已形成新趨勢在年輕人中,將注意力從物質欲望轉移到按需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同時,他們更傾向于簡單直接的折扣
前幾年的‘雙11’,消費者主要關注價格因素商家打出打折,促銷等口號,以及直播間的氛圍,使得沖動,非理性消費時常出現在商務部電子商務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看來,最近幾年來,伴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逐漸加深,理性逐漸占據上風,是否真正需要商品成為選購的主要考慮因素
況且近幾年直播間的主播也有這樣的趨勢他們會為消費者做普及工作,介紹產品的特點,幫助消費者判斷包括一些行業協會也會做這樣的工作,所以這幾年沖動消費已經越來越少了洪勇說
中國鋼鐵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雙11的數據可能不會爆炸原因之一是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不再是新的業態所有零售環節基本都有電子商務的功能,電子商務已經融入消費者的生活消費者經歷了這么多年電商市場的滲透,會均勻下單,而不是聚焦在‘雙11’,這也是理性的表現
電商流量分散
日前,Tik Tok電商發布數據報告顯示,10月31日至11月11日,Tik Tok電商參與雙11活動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86%,帶貨直播總時長達到3821萬小時,其中7667個直播間銷售額超過百萬元同日,Aauto Quicker也表示,10月20日至11月11日,電商短視頻訂單較去年增長超515%,買家數量較去年增長超40%,搜索訂單較去年增長超70%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多個平臺購物根據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2022年雙11市場分析報告,2021年,56%的受訪者表示計劃在雙11期間在三個或更多平臺購物,今年這一比例上升至69%與此同時,3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今年在五個或更多平臺上購物貝恩咨詢公司認為,這說明很多消費者認為不同零售商的雙11優惠都差不多,所以不必忠于一家公司
商家也獲得了類似的觀察結果華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消費者的消費趨勢來看,消費者的交易場景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某個平臺或店鋪的單一消費場景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電商行業的競爭比以前更加豐富,傳統電商和新型電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比如Tik Tok上的主播會去淘寶,流動性越來越大
日前,羅永浩突然宣布入駐淘寶直播,并在隨后幾天與李丹,徐志勝,小鳥鳥等脫口秀藝人進行直播10月24日發貨首日,兩小時觀看人數突破1000萬據第三方平臺new腕力估算,發貨總額約為2.1億元
隨后,于,夫婦,年糕媽媽,神龍小,小P老師等網絡名人也在雙11前夕宣布將在淘寶上直播。
在陳音江看來,在商品品類跨平臺,主播跨平臺的背景下,作為渠道,平臺未來還是應該做好自己的功能,為消費者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務未來,哪個平臺上的品類越豐富,或者哪個平臺上的主播越優秀,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強,消費者的粘性就越大
此外,他指出,未來電商的銷售也可能分散到各個節點比如平臺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布局,在一類產品需求量大的時候,集中銷售分散推廣可能是趨勢之一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共同發展。
相比交易額數據,電商更注重高質量發展今年雙11很多電商平臺都在強調扎根實體經濟,幫助其發展
數字與現實的結合,根植于實體經濟的數字電商高質量發展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數字經濟智庫執行董事黃表示,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必須通過渠道銷售電商賦能實體經濟,就是為他們找到一個流量端口他還指出,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需要更多接地氣的結合方式
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平臺的一端連接著10億消費者,另一端連接著無數商家和產業帶需要一個好的物流供應鏈服務來更高效的連接兩端這是電子商務區別于其他平臺的一大優勢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一個核心的東西要在市場上打通從生產到分配到流通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高效地讓資源要素在其中流通
14年來,雙11的作用從來不僅僅是賣貨,更是為電商行業指明方向面對最近幾年來消費者平淡無奇的購物熱情,電子商務該如何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陳音江認為,連接供需的電商平臺要兼顧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和利益
‘雙11’的本質其實就是價格優惠剛開始網上消費剛起步,中間的渠道有水可擠但其價格的紅利,這些年來其實被壓榨得越來越少陳音江指出,現階段電商平臺仍希望保持價格優勢,但部分商家壓力越來越大,可能導致不誠信的經營行為,如先提價再打折
在他看來,消費者想要的是高品質的商品,不管是什么花里胡哨的方式,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都應該得到保證現在很多平臺都推出了保價措施,也在加強物流服務,但不管是什么,都要落實平臺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服務好實體經濟比如通過質量控制和管理,對誠信度低,產品質量差的商家進行限制,對做出好產品的企業開放銷售渠道,讓實體企業有更多精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目前,面對電商平臺掀起的流量狂潮,陳音江強調,產品的價格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生產成本和供求關系來確定讓消費回歸產品本身的價值,而不是誰的流量高,誰的銷售額就能高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