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不代表營養均衡中國約有3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7月24日是國際自我保健日當日,國際自我保健聯盟成員單位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開展了主題為健康十年:我的健康我做主的健康教育活動,并得到了成員單位拜耳健康消費品的公益支持與會專家呼吁公眾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幫助提高居民健康素養
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穩步提高。
伴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公眾更加注重健康,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正在被廣泛接受從過去的被動治療到現在的主動預防,我的健康,我做主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健康趨勢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前會長白說:過去十年,中國非處方藥物行業發生了非常迅速的變化除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品種的增加,藥店和執業藥師服務的提高,維生素,營養補充劑等預防性非處方藥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進一步反映了大眾對自我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健康中國2030’綱要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希望激發居民熱愛健康,追求健康的熱情,從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
目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呈現穩步提升趨勢,從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的25.4%,提前實現2022年健康中國達到22%的階段性目標對此,上海市健康教育協會會長,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顧教授認為,健康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需要堅持共建共享,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包括責任企業在內的全社會參與,最終沉淀到每個人的實際行動中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才能構建起強大的信息資源網絡,讓這個健康的信息資源網絡輻射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偏遠和弱勢群體,最終實現全民健康
出生缺陷的綜合防治仍需重視。
女性健康是國民健康的基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健康水平十年來,我國城鄉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婦幼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斷增強2021年,中國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全球婦幼健康十大高績效國家之一
為進一步保障婦女兒童健康,今年4月底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強調要完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所研究員韓暉認為,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控能力提升計劃,是提升優生優育全程服務的關鍵環節要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出生缺陷防控體系,包括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要重視‘生命早期的1000天’,努力預防或減少出生缺陷
吃飽了也會導致營養不良。
如何在營養方面控制生命早期的1000天以減少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教授認為,葉酸缺乏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等問題,從而增加出生缺陷的風險因此,準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復合補充微量營養素,應成為孕期整體營養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孕婦等特殊人群需要注意自身的營養健康外,健康人也要注意自身的營養平衡,因為吃了喝了并不代表自己每天對營養的需求就足夠了于康教授進一步解釋道,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中國約有3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即每5個人中就有1人存在微量營養素缺乏或失衡,而這種‘饑餓’無法清晰地表現在體征或癥狀中一旦‘隱性饑餓’長期存在,很容易造成健康結局的最終損害
今年4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發布,新版指南濃縮了多項均衡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則于康教授對此總結得很高,一日三餐要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和合理搭配,每天吃12種,每周吃25種保持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同時,減少鹽,糖,油和酒精,多吃水果和蔬菜,奶制品,多喝水,學會烹飪和閱讀標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