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勢力車企的代表,“蔚小理”三家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不同于李斌、李想兩位創始人擅長“制造”熱點,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一直以來都非常低調。 
不過,跨入11月之后,這情況開始有所改變,越來越多媒體大肆報道小鵬汽車。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大多數媒體跟風報道時,都以“消極”、“批判”的看法為主調。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網友都好奇小鵬汽車到底發生了什么?本期內容,我們也來探討下。風物長宜放眼量從各路媒體的發聲來看,我們了解到,小鵬汽車受關注的原因,主要在于10月份的銷量表現、小鵬G9上市以及小鵬汽車股價下跌等。其中,小鵬汽車10月銷量數據是引發此次媒體討論的“導火線”。 
數據顯示,小鵬汽車10月交付量為5000輛以上,環比減少了30%左右。銷量數據公布之后,部分媒體對小鵬汽車持看衰態度,例如在對小鵬汽車現狀進行分析時,將其分成A、B面討論,且在“B面”著重強調10月銷量,以此混淆公眾視線。 
事實上,小鵬汽車近兩個月交付量雖然不佳,但是1-10月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0萬輛,穩居新勢力第一梯隊。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小鵬汽車銷量主要來源于C端,這也是部分同行未報道的信息。 
盡管A、B面能夠反映車企部分情況,但結合車企動態發展來看,“C面”其實更值得我們討論,因為它代表著車企的可持續發展潛力,涉及更多環節。核心技術扎實,才能行穩致遠結合大部分媒體討論的問題來看,缸哥認為爭議點主要集中在產品運營、技術研發和供應鏈三個方面。爭議點一:產品運營,“自上而下”不是唯一小鵬汽車成立至今,共推出4款車型,分別是小鵬G3(緊湊型SUV)、小鵬P7(中型轎車)、小鵬P5(緊湊型轎車)、小鵬G9(中大型SUV)。 
按照以往的市場經驗,每一家車企在成立初期都構建好了產品框架。以特斯拉為例,它的首款車型Roadster是為了吸納大批社會“頂流”,為特斯拉“代言”,提高品牌影響力。繼Roadster之后,特斯拉以“SUV+轎車”的方式,相繼推出了特斯拉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 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理解為“自上而下”,它遵循著市場的一個規律—“汽車價格每下降5000美元,潛在買家便會翻倍。”特斯拉帶來的“鯰魚效應”,影響著蔚來汽車等新勢力車企的產品布局,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導致公眾誤認為“自上而下”是新勢力唯一出路。 
事實上,傳統車企常用的產品布局方式為“自下而上”,即車企先推行高性價比的產品,構建穩定的基礎盤,然后通過高端化提高品牌的毛利率。比如說,吉利、豐田等一眾傳統車企均采用這種方式,且取得成功。從小鵬G3、小鵬P7等四款車型推新中,不難發現小鵬汽車構建產品矩陣的基礎邏輯依舊是“自下而上”,但小鵬汽車加入了“智能化”程度作為主導。這一點,媒體在采訪何小鵬的過程中也得到印證。 
何小鵬表示:“我們在最開始造車的時候有一個很難的判斷,智能是我們的核心,但是什么時候智能跨越相對穩定。說實話,在G3、P5、P7的時候,我們每一代都覺得下一代的能力可以達到很好,事實證明今年的小鵬G9將會更加出色。” 正如何小鵬所說,小鵬汽車每一款新產品都在不斷優化。比如說,小鵬P5的芯片算力為30TOPS、小鵬P7為30TOPS、小鵬G9為508TOPS。不得不說,以“智能”作為產品運營的主導思維在業內非常罕見。但對于小鵬汽車來說,這一布局方式能夠更好地強化品牌“智能”屬性。 何小鵬也表示,在小鵬G9之后,無論是新款P7,還是后續的其他車型,在平臺化的加持下,都會變得更加清晰。與此同時,小鵬汽車的E、F、H三個平臺已經完成了布局,后期成本將會大幅度下行。爭議點二:技術研發投入高,盈利受阻?何小鵬曾說:“中長期目標是將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2021年,小鵬汽車的研發費用為41.1億元,占全年總營收的19.5%,研發費用率遠高于同期的蔚來(12.70%)、理想(12.18%),甚至超過一些老牌車企。對于新勢力車企來說,研發上的大規模投入,將會影響車企毛利率。 
據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小鵬汽車毛利率為11.6%,其中汽車毛利率為9.7%。作為參考,理想汽車毛利率為22.1%,其中汽車毛利率為21.8%。僅從毛利率來看,小鵬汽車確實處于下風。既然如此,何小鵬為何還敢提出“毛利率提升至25%”的目標?麥肯錫未來出行研究中心曾預測,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或超過5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IMS Marki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乘用車市場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將會從2018年的3%增長至2020年的13%,預計會在2025年達到近34.2%。無論是用戶的需求,還是市場競爭,都表明智能駕駛系統將成為車企“下半場”的決勝關鍵。當然,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帶來的盈利并不是由硬件部分所決定的,更多的是軟件以及服務。 
以特斯拉為例,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21年Q2季度特斯拉FSD全球開通率為11%,可估測出FSD的營收約為10.3億美元。同樣重視軟件發展的小鵬汽車,在軟件服務營收方面增勢非常迅猛,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軟件服務營收在小鵬汽車毛利率占比已從2021年的32.2%增長至40.2%。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汽車的全棧式自研智能駕駛已有新突破,小鵬城市NGP已向廣州地區的部分P5用戶開啟推送。這意味著,小鵬汽車已成為國內首家量產城市高階領航輔助駕駛的車企,領先于眾多車企。結合麥肯錫的數據,預計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小鵬城市NGP將快速普及,為品牌毛利率帶來新增長。 除了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里程碑式成就以外,小鵬汽車還擁有行業內首個車樁量產的800V超快充平臺等“黑科技”。這一切都為小鵬汽車構建起堅實的技術“護城河”。 有意思的是,缸哥發現此次不少貶低小鵬汽車智能駕駛的媒體,曾在報道中“祝賀”其他車企吸納小鵬汽車智能駕駛人才,這顯然是典型的“雙標”行為。不過,這也恰恰從側面證明了小鵬汽車有著領先同行的研發實力,甚至是智能領域的“黃埔軍校”。爭議點三:電池包規格較多,毛利率受影響由于電池成本占據純電動汽車成本的40%以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多數車企都采用單一電池包規格。以理想汽車為例,幾乎所有產品都采用一種尺寸規格的電池包,供應商依賴寧德時代。反觀小鵬汽車,旗下產品具備多種電池包類型,需要擴展更多的電池供應商來保證電池的穩定供應,導致小鵬汽車前期單一車型SKU較高,影響盈利。 
針對“電池種類與成本之間的平衡”,何小鵬表示,該情況后續將會改變,在多平臺的加持下,通過豐富車型品類,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產品競爭力以及降低單一車型SKU。雖然單一電池供應商能降低成本,但是也存在隱患,例如車企容易失去議價權,被供應商所鉗制。以寧德時代為例,對沒有建立合資公司的車企,要求有一個預付款池,貨款從預付款池中扣除,當預付款池額度低于2000萬時便會停止發貨,蔚來曾因這一原因被“寧王”扼住脖子。 換句話說,小鵬汽車前期擴展電池供應商的目的,是為了豐富供應鏈架構,掌握議價權。作為參考,豐田汽車之所以能夠控制成本,關鍵就在于供應鏈。豐田不僅按照供應商生產部件對整車的重要程度,將供應商劃分為三類,同時還建立了二級供應商組織。在這一模式下,豐田會將每個零部件的生產任務分配給兩個以上生產廠商,通過不斷調整兩個廠商的供貨比例推動供應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 
盡管小鵬汽車目前還未發揮出供應鏈優勢,但是長此以往的話,小鵬汽車僅在這方面與對手拉開差距。產品矩陣、技術研發、供應鏈等,均是影響車企發展的關鍵因素。小鵬汽車在上述各方面有待完善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萬丈高樓”能平地起,離不開堅實的“基礎”。正如何小鵬此前所說,“今天我們還有著足夠的彈藥,團隊中高層很穩健,這些都為我們在走向下一步打下基礎,我們要做的是把短板補好,把長板增強。”請讓子彈多飛一會!在“新四化”浪潮的涌動下,任一家車企都希望能突出重圍非常關鍵。然而,目前能夠看到“曙光”,僅靠新能源車型盈利的暫時只有比亞迪。與比亞迪相比,新勢力車企不僅需要時間來完成技術、產品等方面的布局以及積累,同時也在面臨長遠、清晰的品牌定位的難題。截至目前,“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都捆綁了相應“標簽”。蔚來的“服務”、理想的“奶爸”,都吸引了大批用戶擁躉。然而,我們上述中也提及,品牌定位不僅要清晰,而且還需要長遠。 說實話,被冠以“服務”、“奶爸”標簽的品牌并非不可替代,畢竟與“科技”相比,這些只是枝節末梢。另外,曾被理想引以為傲的奶爸市場,在出生率下滑的情況下,已經注定了它的“天花板”。 反觀小鵬汽車,其主打的“智能科技”標簽,更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結合同樣高舉“科技”旗幟的特斯拉可得知。小鵬汽車后續將會收獲市場更多的青睞、更高的評價。 
寫在最后 面對困境,小鵬汽車的做法是:“把寒意傳遞給公司內每一位同學,把真誠和溫暖傳遞給每一位消費者。” 事實上,無論是早前小鵬G3改款,還是小鵬G9定價,小鵬汽車都面臨過用戶質疑,然而小鵬汽車選擇的方式始終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消除疑慮,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作為一家成立時間較短的車企,小鵬還有不少地方有待完善,但它樹立的“智能科技”旗幟,讓我們對它有更多的期待,畢竟在工業領域,科技是創新的“源動力”。因此,我們在不緊盯A、B面的情況下,不妨看一下小鵬汽車后續將會如何為用戶、消費者、業內人士等重新樹立信心,構建更好的“C面”。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