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日照,一個小小的遙控器成了獨居老人盧新杰的好幫手老人在需要幫忙送飯,打掃衛生等服務時,按下這個遙控器另一端,接到系統的通知后,專門的護士及時趕到老人身邊,提供相應的服務隨叫隨到,好方便!路捷把這個通話工具視為珍寶
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正在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的智慧養老,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和訓練,實現人工智能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在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研究中心主任李增勇看來,智慧養老正在推動新型養老模式的形成,讓便捷服務觸手可及
從居住環境監測到無感知連續跟蹤設備
2018年以來,作為傳統養老向智慧養老轉型的試點,我們積極探索‘智慧連接+居家養老+健康管理’的新型養老模式,初步構建了‘養老無憂’智慧養老監管和服務體系臺州智慧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朱寧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移動臺州分公司行業總監我們與民政等15個部門開展了業務合作,與陽光廚房等14個數據源系統開展了數據協同,構建了養老領域智能監管,老年人餐飲系統,養老機構安全監管,老年人養老領域防欺詐四個子場景朱寧說
老年人可以通過現場錄音,對服務內容拍照等方式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養老機構可以對上門服務進行抽查和回訪民政部門可以查看,審核服務記錄,將上門服務滿意度作為政府補貼的重要依據朱寧介紹道
比如之前給老人用的‘一鍵通’報警手機,因為不符合老人的個性化需求,老人和家人都覺得用處不大,使用率比較低朱寧表示,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物聯網智能硬件產品的成熟,目前的智能監控和可穿戴產品更加精準便捷,產品品類更加豐富從安全到健康,從居住環境監測到無感知連續追蹤設備,都可以應用在實際場景中,并取得成效
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也發生了變化據朱寧介紹,在服務過程中,工作人員逐漸習慣通過刷碼,拍照,上傳等方式記錄標記,通過app和小程序接收老人及其家屬的服務需求信息和電子工單社區服務人員也會在系統使用過程中反饋給我們優化建議大家在使用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了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智慧養老,聚焦老年人需求。
我不需要這個它還在我床邊占地方鄭州市金水區安泰新龍社區81歲的陳奶奶抱怨說,由于她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在使用語音智能終端時,系統無法準確識別她的指令
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時,一些智能養老產品和服務也遭遇了好評如潮的尷尬原因是一些智能產品不符合老年用戶的需求據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我國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可見,老年人對家庭安全健康監測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十分突出
老年智慧必須以老年人的需求為中心只有接地氣的智能技術和產品,才能解決真正的養老問題李增勇說
根據消息顯示,自2020年6月起,國健中心在三個地區開展了智慧養老領域的試點工作通過對社區,養老機構,企業的實地調研,明確不同場景下老年人智慧養老的需求,認知和技術產品狀態然后通過跟蹤對比,考察人工智能應用對老年人幸福感,養老服務質量和護理工作的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老年人最大的需求是健康管理服務和產品,占參與調查老年人的71.72%其余為安全監護,生活護理,情緒撫慰,行動輔助和康復護理
基于此,我們開發了實驗數據管理平臺,用于完成實驗產品的數據對接,保證服務的真正落地李增勇介紹,老年人特別關注智能養老產品的交互方式,語音交互需求占70%此外,智能養老產品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價格也是老人選擇的關鍵因素
以安全監測產品為例,數據顯示,跌倒已經成為我國65歲以上人群意外傷害的第一大因素,發生率高達30%"跌倒檢測可以通過智能攝像機實現."李增勇介紹,應該在公共區域和一些老人的房間布置智能攝像頭,重點是客廳和洗手間之間的區域在保護老人隱私的前提下,可以及時發現老人是否摔倒,第一時間通知家屬或救助服務機構進行處置
歸根結底,智慧養老要靠優化服務。
我終于養成了按時充電的習慣自從半年前虛驚一場,我媽就再也沒碰過這個產品家住河北邯鄲的張女士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長時間陪在媽媽身邊,就給媽媽買了一臺智能養老設備
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用戶反饋目前很多智能養老產品都存在適應性差,故障率高等問題技術的成熟度與大眾的期望有較大差距,導致產品和服務體驗差,甚至出現一些護理風險,如智能床墊,全自動護理床等他們被指出存在充電不安全,長期使用后有輻射等問題
"加快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李增勇建議,應盡快建立統一的智慧健康養老行業標準,包括智慧養老產品質量控制標準,智慧養老信息平臺運營標準,智慧養老服務標準等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智慧養老技術標準體系,統一設備接口,數據格式,傳輸協議等標準,實現不同設備間數據信息的開放共享
標準的構建不是一勞永逸的李增勇認為,至少要做好兩個方面
一種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數據挖掘如郭康中心實驗組在武漢市武昌區四美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發現,該中心的智能手環,智能溫濕度檢測儀,AI衛士監測墊,AI衛士智能眼等設施配備齊全,可通過服務平臺聯系服務的老人,收集各智能終端的報警信息但目前的設施設備只采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信息,采集的數據血氧,心率,日常作息等還沒有被人工智能深入研究過
二是提高產品和服務定價機制的包容性老年人對智能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支付能力低,本質是智能養老產品尚未形成合理的價格序列除了完善價格補貼機制,制定分級,分項定價機制外,可以探索建立自主訂購匹配的App式購買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及其家庭像‘訂外賣’一樣,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需要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提升滿意度和消費意愿李增勇說
顯然,智慧養老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優化服務上,智能技術只是輔助勞動而非完全替代比如具有心率,呼吸,睡眠監測功能的智能床墊產品,當意外發生時,如何形成線下有效應對智慧養老技術和產品的提供必須有可持續的服務支撐,讓技術和服務形成協同閉環李增勇解釋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