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的發展模式使盛駿電子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但也為其埋下了很多財務問題。
日前,盛駿電子發布2022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29億元雖然二季度扭虧為盈,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5億元,同比下降139%
君電子主營業務包括兩大類:汽車電子系統業務,包括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新能源管理系統等產品,汽車安全系統業務,包括安全氣囊,安全帶,方向盤等產品報告期內,這兩項業務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66億元和162億元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這一賽道也成為盛駿電子投注的重點方向。
其在半年報中表示,與華為在智能座艙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目前正在全力推進某國內知名品牌智能座艙域控制相關產品的量產,同時與Nvidia,Ambarella,NXP,捷平等芯片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開發高計算智能駕駛領域控制平臺
在客戶方面,除了大眾,寶馬,奔馳,奧迪,通用等傳統車企之外,盛駿電子也與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小米等造車新勢力達成合作
半年報顯示,2022年以來,盛駿電子累計新增訂單總額約650億元,其中汽車電子系統業務約250億元,汽車安全系統業務400億元,涉及新能源汽車超370億元,占比約57%。
君電子成立于2004年自2011年以來,它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資本并購,包括瑞普,KSS,TS,高田資產等積極的資本擴張使其成為全球汽車安全業務的龍頭公司
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1年,盛駿電子的營收從1.54億元飆升至14.62億元,到2021年,該數據已增至456.7億元。
可是,M&A的發展模式也為盛駿電子埋下了許多財務隱患。
最近幾年來,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和毛利率波動較大特別是毛利率從2019年的17.3%下降到2021年的13.37%,今年上半年下降到10.94%同時,在M&A的發展模式下,盛駿電子的財務費用最近幾年來也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2018—2021年在10億元左右,今年上半年略有緩解
在半年報中,盛駿電子也提到了這種發展模式的影響。
最近幾年來,公司進行了廣泛的M&A開發,導致公司商譽大量積累如宏觀經濟,下游客戶行業,市場環境等未來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相關子公司未來年度經營成果未能實現預期效益,將面臨商譽減值風險,從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