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自行車智能化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修訂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130余項,建立實施效果評估和動態改進機制,滿足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和網聯功能的全場景應用需求
日前,工信部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載體和應用載體,推動車—路—云協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正在實現與政策監管的良性互動
作為汽車新四化之一,智能化將如何重塑產業格局和用戶生活,也受到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智能化
今天,汽車的智能化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或者說是根本性的升級張虹提到,從理念層面,以人為中心是智能車聯的創新目標,從技術角度看,5G和AI同時進入汽車智能網聯系統目前汽車智能化主要基于自動駕駛,車內智能助手,高精地圖導航,加油,停車充電,云計算等生態數據
過去的汽車智能化是在汽車產業鏈中引入智能制造技術,而現在的汽車智能化是在人類的汽車應用生活中全面引入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手段把汽車改造成移動互聯網產品,是過去和現在最大的不同
張虹認為,過去的汽車更傾向于作為駕駛和旅行的工具,但今天的汽車有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基于電動化,自動駕駛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美好需求的向往今天的智能汽車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出行工具,它結合了自動駕駛,智能駕駛艙,甚至車路協調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釣魚臺百人會論壇上也提到,電動化只是汽車革命的序幕目前,人們所擔心的充電難,續航短等問題正逐漸成為過去惠及居民,深刻改變經濟社會的是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網絡化,智能化,共享化,最終實現智能汽車,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的協同融合
他指出,這是我們行業的下一個方向,也是全球競爭的焦點。
對于智能化戰略的發展,政府早已布局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在文件中,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被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述文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需要初步掌握輔助駕駛整體技術,初步建立自主研發體系,到2025年,要掌握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建成比較完整的自動駕駛產業集群
此后,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將自動駕駛汽車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提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法律法規建設。
2018年前后,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城市紛紛推出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管理規范,以北京亦莊為代表的示范區也相繼建立目前,北京亦莊已經實現了無人駕駛公交車和出租車的試點運營
百度,馬驍知行,輕舟智航等自動駕駛公司也開始在亦莊等地進行智能駕駛的道路測試日前,中國自動駕駛政策迎來重大突破重慶兩個城市率先打破局面,發布了全無人駕駛商業化政策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耕耘已久的百度成為這兩個城市唯一獲準運營的企業,將率先開展全無人駕駛商業出行服務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質變所有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的,運行在開放的道路上,面向大眾,充電服務,相當于我們這個行業一直向往的最終場景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兼首席安全運營官魏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整個行業面向全無人駕駛商業布局的一個重大起點和轉折點
自動駕駛示范區不斷完善發展,車企積極布局智能汽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不久前的諸葛智能發布中表示,長安汽車將加速智能化轉型,走向軟件定義汽車之路
新能源汽車行業經過多年的高歌猛進,行業對其發展趨勢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正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說,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下半場是智能這句話引起了很多同行的認同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日益普及,車輛是否足夠智能,將越來越決定一個車企的地位,市場空間乃至生死存亡
有一段時間,車企和互聯網廠商開始最大限度地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汽車工業體系的各個環節,這正在為汽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自動駕駛仍以L2為主,智能駕駛艙發展迅速。
根據中國自動駕駛的分類,L1—L5在功能和責任方面有五個級別在市場層面,最近幾年來車企發布的產品仍以L2為主
雖然車企都提到了L2+,接近L3等宣傳手法,但張虹表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用戶完全交出車輛控制權仍是一個安全挑戰,L3級別是責任劃分的重要紅線。
在規定中,如果一輛車有L3級自動駕駛,在發生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相關事故時,企業要承擔部分責任。
過去幾年,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導致的事故甚至死亡在全球時有發生明星特斯拉,蔚來,理想等都曾因為輔助駕駛引發事故而引發爭議
可以說自動駕駛在不斷發展,但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張虹認為,無論是自動駕駛示范區的建立和發展,還是小鵬逐步開放輔助駕駛功能試點等積極行動,以及發展中的一些遺憾,都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前者能給我們信心,后者能警醒我們,做出改進
智能的另一個顯示部分智能駕駛艙發展迅速。
以前汽車駕駛艙的基本功能只有收音機和USB接口播放收音機和音樂如今的智能駕駛艙不僅可以像手機一樣支持豐富的體驗,還可以賦予汽車更多連接一切的功能
華為董事總經理,華為終端BU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2022年7月表示,今天的智能汽車和10年前的智能手機行業非常相似,相似度超過90%現在,汽車與手機的互聯互通也成為智能駕駛艙的一大特色在華為與賽勒斯聯合推出的AITO M5 EV上,支持鴻蒙系統的手機終端應用可以無縫上車,實現車—機界面平行視覺的橫屏窗口布局顯示,實現手機生態與車—機生態的融合共享,還支持手機與車—機硬件的互呼功能,覆蓋多種交互布局
汽車將成為人們出行的第三空間,這一點已被Xpeng Motors創始人何等車企高層所提及小鵬的第三款產品P5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客觀的看電影和在車里睡覺的條件
在自動駕駛和智能駕駛艙的基礎上,車路協同也是全社會在汽車智能化發展上的重要嘗試。
正如陳清泰所說,最終惠及百姓的是實現智能汽車,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的協同融合。
汽車與城市交通如何融合,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嘗試以前只能通過廣播知道道路是否擁堵現在,在地圖,駕駛輔助等功能的支持下,我們甚至可以提前知道下一個紅綠燈變色前多少秒,操作車輛狀態
智能汽車的現在和未來也在挑戰中充滿希望。
2021年1月
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應用的指導意見》發布計劃到2025年出臺一批自動駕駛基礎和關鍵標準,建設了一批國家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試點應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場景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2021年5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確定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的通知》。
2021年8月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規范》。
2021年10月
《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無人駕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發布。
2022年1月
《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發布,探索豐富無人機,無人車等城市配送應用場景,發展自動駕駛貨運服務。
2022年3月
《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推動智慧城市和智能網聯汽車協調發展。
2022年3月
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推進道路自動駕駛技術的R&D和應用,推動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在道路貨運,城市配送,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2022年4月
《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小客車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發布,北京開啟全國首個小客車無人駕駛運營試點。
2022年7月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出臺,這是我國首部智能網聯汽車法規。
2022年8月
全無人駕駛商業化政策落地武漢,重慶。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