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2年8月,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個城市遭遇罕見高溫,“50年以來最熱夏天”話題也沖上社交平臺熱搜榜。而在這樣的酷暑下,很多戶外勞動者們不得不冒著風險,在烈日下奔走: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人、建筑工人、街頭核酸檢測人員……他們用自己的堅持,為城市正常運轉貢獻出力量。 近日,記者走訪杭州平安金融中心時發現,寫字樓外設置了冷飲補給站,向往來的外賣員、快遞員工、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免費發送冰飲。除了杭州,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多個平安代表性項目,均在高溫天氣下發起了“夏日關懷”活動,將西瓜、冰飲等降暑物資無償送到戶外工作者手中,讓這些在高溫下工作的人們補充能量、消去暑氣,避免中暑等突發風險。  杭州平安金融中心冷飲補給站 在這個酷暑難擋的特殊時期,多地平安金融中心承擔起社會責任,采取各類舉措幫助戶外勞動者們,用實際行動關愛戶外勞動者們,傳遞“平安溫度”,彰顯地標價值。 響應“平安守護者行動”,地標建筑彰顯“大愛” “對我們來說,這次設置冰飲站是我們日常公益行動中的一小部分,也是為了響應集團‘平安守護者行動’。今年的夏天真的很難熬,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高溫工作者們能有個地方歇歇腳、喝點冰飲解暑降溫。”杭州平安金融中心寫字樓負責人在采訪中如是說。 同樣在響應“平安守護者行動”的,還有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受疫情管理影響,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部分快遞站點從樓內挪至樓外,快遞小哥們不得不冒著近40度的高溫搬運貨品,為此,寫字樓管理部門為快遞員們送去清涼飲料,守護大家的健康。  平安金融中心為快遞員送去飲料消暑降溫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守護者行動”啟動于2019年。當時,中國平安在國家應急管理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指導下,在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深圳市城市安全研究院等支持下,啟動了“平安守護者行動”。行動原先包含“種子計劃”“安心公益圈”“平安互聯”“平安培訓”四大模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平安守護者行動”已遠遠不止在這四大模塊發光發熱,而是根植于平安人的日常,成為一種公益“理念”。 “平安守護者行動”不限地域,更不限季節。2022年3月底,上海遭遇新冠疫情突襲,為全面保障職場安全,平安200余名物管人員,日夜駐守在中國平安金融大廈、上海平安大廈、上海平安財富大廈、平安張江后援中心,用自己的專業與溫暖,守護著這些暫時停擺的寫字樓。承受著疫情的沖擊、與家人的分離,物管人們為了保障寫字樓內的安全,始終堅守在一線,堅持在寫字樓內每日消殺、維護檢修電梯和消防設備、養護綠植……正是他們的守望相助,這些寫字樓才能保持正常安全的運營狀態。 地標建筑不僅有高度,更有“平安溫度” 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為代表的平安金融中心寫字樓系列,布局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是具有國際5A標準的佼佼者,也均是所在城市的地標建筑。這些優質的商辦項目不僅在外形設計、空間布局、綠色運營、智能科技等多方面挖掘項目本身的內涵價值,同時也致力于在藝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開展公益活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讓自身成為“平安溫度”的傳播者。 杭州平安金融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以書為媒,幫留守兒童插上夢想的翅膀。2021年底,他們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籌集到1487本愛心圖書,送到了鄉村小學,“希望孩子們在充滿書香的環境里成長。” 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也曾聯合知名藝術家舉辦了“花開正當時”、“赤子心”等大型公益活動,為城市人居帶來人文關懷,通過藝術的力量為城市注入活力與生機。 除此以外,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觀光層還成為了安全教育的課堂和紅色教育基地。比如在FreeSky云際觀光層在云端開設“平安守護者行動”防震知識小講堂,圍繞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防震神器——阻尼器,向市民及游客進行了高層建筑防災減災的知識科普及互動傳播,為守護城市平安貢獻力量。 當下,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衡量企業優劣的重要尺度。平安金融中心系列寫字樓響應“平安守護者行動”,傳承公益精神,不斷拓展城市商業地標的價值內涵,通過踐行公益、開放生態、共享資源、自我變革,在勇于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成就了企業自身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轉自 時代周報)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