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相關政策引導下,非銀機構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完成縣域,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金融服務短板,擴大農業金融服務半徑
科技在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科技在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中的作用前不久,銀監會召開的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明確要求,如提高金融供給質量,增強信貸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周期的匹配性,推進金融科技在涉農金融領域的應用,拓展涉農信貸增信模式等
在相關政策引導下,除銀行,保險機構外,包括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各類機構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縣域,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金融服務短板,擴大農業金融服務半徑。
利用技術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可用性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見》要求,強化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銀監會《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通知》也明確加大涉農信貸投入。
目前行業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都是基于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初心,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強金融科技在業務中的應用,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傳統的融資申請程序復雜,調整困難,溝通成本高面對小微和‘三農’客戶,解決他們的融資問題,必須依靠金融科技的力量有業內人士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科技公司也在積極嘗試陸金所旗下平安普惠利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發人+企業風險評估系統,有效整合三農和小微企業信用信息,通過多維數據挖掘提高三農和小微企業畫像的準確率,幫助其解決輕資產,無抵押帶來的融資困難據陸金所控股統計,2021年,平安普惠已為全國超過22萬家涉農行業小微企業主和農戶提供超過380億元的融資服務
引領金融活水灌溉農村產業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可以為農村產業發展引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三農和小微群體的金融需求具有金額小,頻率高,時間急的特點,同時面臨服務基礎設施薄弱,可用數據少,缺乏有效增信手段等挑戰金融機構在利用數字技術為農村經營主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金融+模式進一步助力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陸金所控股通過政府+金融機構+基金會+合作社+農戶,金融機構+農業事業+企業+農戶等多種形式,幫助核心企業,合作社和農戶形成信用和責任共同體,促進農村合作社和農業創業者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自2020年佛坪食用菌新農人項目啟動以來,平安已幫助甘肅,陜西,江西四個合作社約900名社員增收金融科技公司在合作組織的基礎上,以金融加的模式,通過資金投入,項目支持,組建管理團隊,派出技術人員就地授課,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幫助擴大項目規模,形成供應鏈,幫助農民實現持續增收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還推出了針對農村產業的幫扶計劃,幫助農村地區的人們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民俗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探索綠色金融助力農業的新模式某消費金融公司,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成立鄉村振興數字化賦能小組,充分調動自身數字化技術優勢,多次下鄉開展考察調研,用科技提升勞動效率,用品牌升級推動銷售升級,幫助農民拓寬產品銷路
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
在以金融科技賦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各類金融機構也在加速業務更新迭代,不斷夯實自身數字化發展基礎。
伴隨著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行業的深入應用,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和反欺詐能力顯著增強,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授信和定價,不斷提升客戶體驗一些租賃公司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契機,深度應用金融科技,推動自身業務轉型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中信金融租賃積極推進戶用分布式光伏,前期通過向河北滄州滄縣兩家農戶提供屋頂光伏發電25kW直接融資租賃服務,實現戶用分布式光伏試點項目的突破目前,中信金融租賃正在以戶用光伏零售業務場景提升業務數字化賦能支撐能力,致力于建立與業務運營和監管要求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架構截至2022年7月,中信金融租賃利用新上線的光伏融資租賃管理系統,實現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批量交割,共服務403戶,總裝機容量14370千瓦,總金額3365.86萬元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