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業務進展迅速2017年,公司智能手機液晶屏,平板顯示器,筆記本顯示器出貨量全球第一,2018年,顯示器和電視顯示器的出貨量也達到了全球第一此后,該公司液晶產品的市場份額一直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進入液晶周期底部,海外廠商要么虧損,要么拋售生產線,不得不縮減液晶業務受2021年下游電視和消費電子產品繁榮的影響,韓國廠商對液晶生產線表現出了重新的興趣,而2022年量價齊跌迫使海外廠商淡出液晶領域
A BOE在上一輪LCD周期建成投產的兩條10.5代線鞏固了行業領先地位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潤縮減率低于行業水平,作物增速保持高位這種下行周期的原因不僅在于電視和消費電子產品的衰落,還在于mainland China液晶顯示器的大量生產由于大中尺寸LCD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機構預測LCD價格有望在第三季度觸底
TFT—LCD的成長過程是伴伴隨著半導體產業的逐漸成長這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是一個高投入,重資產,快速迭代的過程該轉移不僅滋養了國內電視產業,還在上游半導體供應鏈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從發展來看,BOE A布局的AMOLED產業還處于早期,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故事
向下循環測試規模優勢
2019年至2021年,BOE ATFT—LCD銷售面積分別為5031萬平方米,5565萬平方米和7597萬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單價約為2116元,2371元和2662元IDC數據顯示,2022年1—5月,BOE A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份額約為27%,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平板市場份額分別約為25%,31%,32%,47%,這意味著公司液晶業務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支撐液晶需求的終端產品有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其中電視機的液晶需求占60%以上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已經從2015年1月的40.94英寸增加到2022年5月的47.31英寸在大尺寸面板的趨勢下,全球50英寸以上電視占總出貨量的比例已經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18.30%上升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48.73%
各尺寸液晶面板價格走勢基本一致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LCD價格見頂回落從2019年四季度開始進入周期底部,2020年下半年開始回升,2021年中期達到周期峰值,下半年再次回落這一輪價格波動的背后,是2021年電視,顯示器,筆記本,5G手機需求的增長當年,電視面板全球出貨面積達1.7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5%,顯示器出貨量為1.47億臺,同比增長7.3%,筆記本電腦出貨量2.57億臺,同比增長16.8%,平板電腦出貨量1.68億臺,同比增長3.0%,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3.55億部,同比增長5.7%
大尺寸面板的價格波動對面板廠商的盈利能力至關重要以55英寸電視面板為例,2019年第四季度單價從150多美元跌至101美元低點,隨后單價在低位震蕩,2020年下半年,面板價格快速上漲,當年6月一度達到227美元,8月下旬至2022年1月底單價大幅下降至112美元,較周期峰值下降一半,降幅從2月開始收窄但是面板的價格下跌趨勢并沒有停止,2022年7月15日單價為89美元,達到歷史低點
均價方面,電視面板價格下降明顯根據WitsView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27英寸顯示面板的平均單價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8%,第二季度的平均單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73%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55英寸電視面板平均單價分別下降45.72%和54.87%
終端出貨量方面,大尺寸液晶出貨量依然穩定2022年1—5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3.96億片,同比下降2.76%,出貨面積949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47%根據Omdia的預測,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將比2021年減少474萬臺,至2.09億臺,比之前的預測減少285萬臺預計下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將達到1.16億臺,下半年市場有望小幅回暖
集邦咨詢預計,2022年顯示面板出貨量為1.67億,同比下降3.6%根據IDC和Gartner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分別為8050萬臺和7200萬臺,同比分別下降5.1%和12.6%,2022年,全球PC出貨量預計為3.21億臺,同比下降8.2%,平板電腦出貨量下調至1.58億臺,同比下降6.2%根據科納仕公司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為3.11億部和3.16億部,分別下降11%和9%,IDC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降至13.1億部,同比下降3.5%
下游銷售收縮給面板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帶來了壓力在行業量價齊跌的情況下,BOE A 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4.76億元,同比增長0.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89億元,同比下降16.57%但與之前面板價格下跌相比,公司凈利潤跌幅明顯收窄,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規模優勢2022年一季度,公司調整產品結構,電視產品收入占比20%,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IT產品收入占比47%,同比增長5%
根據消息顯示,BOE A,華星光電,惠科從6月份開始大幅減少母玻璃用量,BOE A減少25%左右該消息并未得到BOE A公司的認可,該公司表示,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下,作物率會呈現不同的數值公司在行業下行階段繼續調整液晶產品結構公司的六個八x代線保持靈活的產品結構調整能力,覆蓋從手機到電視的全尺寸產品,從而提高生產線的整體運營效率因此,電影演員的數量由8不同時期的x世代線會發生變化但膠片量的變化并不一定意味著作物產量的下降,產品結構的變化也是對公司產品,業務,客戶,供應能力的一個考驗過程公司在調整產品結構的同時,繼續保持作物高產
LCD的先進歷史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歷史悠久不僅有技術上的問題,還有量產的困難和財務上的困擾雖然美國早在50年代就開始研究LCD,但最終因為找不到應用領域而擱置70年代,日本人在計算器顯示器和手表上發現了LCD市場,初步建立了TFT—LCD產業,80年代末,筆記本電腦的升級為LCD的大規模應用帶來了曙光,但要量產一款面積稍大的LCD卻異常困難,因為LCD在生產過程中對顆粒的敏感度遠高于半導體同一晶片上的數百個Melanie芯片可以帶著缺陷被丟棄,而其他芯片可以繼續使用可是,大型液晶顯示器增加了灰塵顆粒進入的機會,顆粒的缺陷會使晶體管無法關閉單個像素100萬像素只要有5個缺陷,顯示面板就達不到要求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才把產品收益率從不到10%提高到80%以上LCD的成熟催生了日本龐大的上游供應鏈,從光刻機,干蝕刻機,印刷設備,氣象沉積設備到液晶化學品,偏光片,電薄膜,投影系統,從背光源,高性能玻璃到驅動芯片這些產業與LCD的產生一起進步,分享了產業紅利
筆記本打開了TFT—LCD的市場,推動其不斷升級同時,他們把電子產品的摩爾定律帶到了液晶行業韓國企業利用90年代末LCD的衰落進入這一領域21世紀初,全球液晶企業虧損之際,韓國企業逆周期擴張,不顧短期財務狀況,投入巨資建設5代線,將液晶的應用目標驅動到臺式電腦顯示器和電視機上
而電視是藍海市場,日本企業不甘落后,于是開始了代線競爭各公司相繼將代線升級到8代,10代,10代線實現了大尺寸液晶電視的生產伴隨著TFT—LCD的成熟,其應用范圍超越了電視本身,擴展到數碼相機,攝像機和手機
反周期攻擊
21世紀初,LCD的衰落成為中國大陸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契機2001年,BOE A決定與韓國半導體工程公司和海力士海力士半導體公司在韓國成立現代液晶顯示器公司,用于收購海力士半導體STN—LCD和有機發光二極管業務的全部資產2003年完成收購,收購的非流動資產價格為3.8億美元收購BOE A后,建成5代線,進入摩爾定律漩渦,開始了趕超日韓企業的征程
另一方面,掌握先進面板生產技術的三星,LG,夏普,奇美,AUO等,卻不愿打破本國政府或行政當局的政策限制,在中國大陸設廠據記載,韓國企業曾一度控制向中國大陸彩電企業供應面板的數量,甚至要求漲價2009年2月以來,韓企突然頻繁以現金購買中國臺灣省的面板,導致當年3月至8月液晶面板價格上漲30%以上,使中國大陸彩電企業陷入困境在這種背景下,BOE A追趕對手的過程可以稱為最后一搏因為公司當時沒有足夠的上下游產業鏈的支持,只能在形成相當規模后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形成這樣的規模前需要保持高強度的投入2006年至2014年,公司發起5次定增,實際募集資金每次從18.55億元上升至448.85億元,另一方面,老生產線的淘汰拖累了公司業績2010年至2014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439—13.8億元
可是,BOE在中國大陸有巨大的消費市場過去,中國的液晶平板顯示器依賴進口伴隨著本土企業的發展,適當提高替代產品的關稅會對日韓企業造成打擊當TFT—LCD產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時,BOE A開始了反周期擴張2009年4月,總投資175億元的6代線在合肥開工,2010年10月實現量產,可覆蓋37英寸以下液晶屏2009年8月,8.5代線在北京奠基,總投資280億元,主要生產26—55英寸電視用液晶顯示屏,2011年6月正式投產
2013年12月,合肥8.5代線投產,總投資285億元,主要生產高端電視,IT和平板顯示器及模組。
8.5代線的推出迅速縮小了BOE A與海外競爭對手的差距2015年,公司通過重慶8.5代線B8線快速切入筆記本面板市場2017年至2019年,B8線筆記本產能從每月18萬平米快速擴張至34萬平米信達證券指出,IT面板面積需求僅為電視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一條完整的8.5代線可以為公司贏得可觀的市場份額
BOE A堅定的擴張意志讓日韓企業感到了危機2009年以來,他們一直尋求在中國大陸建設面板廠,掀起了液晶熱潮,進而對BOE A形成壓力,公司于2015年4月開始布局合肥10.5代線,總投資400億元,2018年3月量產到目前為止,LCD的量產規模已經達到世界前列
走向完全的國內替代
2019年下半年,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降,進入上一個周期的底部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線,電視面板業務虧損率達到35%—40%海外競爭對手陷入利潤困境LG顯示,它已經從2017年的高利潤變成了2018年的巨額虧損,不得不將2020年的投資計劃大幅削減27億美元據報道,三星的成本控制并未取得成效電視面板占液晶業務收入的73%,面板價格跳水加劇了三星的經營危機LG display甚至還展示了CEO憤怒展示的場景海外廠商似乎覺得大勢已去,開始出售生產線,逐漸退出TFT—LCD業務,專攻有機發光二極管業務
2020年,三星顯示向TCL華星光電出售蘇州三星電子液晶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和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股權,對價76.22億元,同時,三星顯示以標的股權約52.13億元的價格對TCL華星光電進行增資增資后三星顯示持有TCL華星12.33%股權,交易于2021年4月完成LG顯示器的虧損從2018年持續到2020年2020年,LG Display停止了位于韓國的大部分TFT—LCD電視面板生產線的生產
a的BOE武漢10.5代線2020年投產,2021年下半年以來面板價格暴跌,讓猶豫不決的海外廠商加快了產能退出計劃韓媒稱,三星顯示已決定在2022年6月關閉其最后一家8.5代液晶電視面板工廠,正式退出液晶生產業務2022年第一季度,LG顯示的電視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46%
據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電視面板價格已經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和現金成本例如,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價格為38美元,平均成本為39.77美元,現金成本為39.59美元43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價格,平均成本和現金成本分別為68.33美元,69.16美元和68.02美元
目前價格跌幅呈下降趨勢華泰證券預測,面板價格有望在2022年第三季度觸底不少券商認為,這次周期與以往不同,意味著國產廠商在TFT—LCD領域的地位將得到鞏固在液晶面板向中國大陸轉移的過程中,不僅下游的電視廠商受益,上游的半導體設備,化工材料,平板玻璃等產業也在mainland China發展,這對中國完善半導體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BOE的有機發光二極管業務繼續發展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于2017年5月點亮,10月量產交付2019年和2021年,綿陽6代和重慶6代AMOLED生產線量產交付三條生產線的投資預算均為465億元2021年,公司AMOLED銷售面積8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柔性AMOLED產品收入占比超過13%,即高于65.62億元,出貨量同比增長近50%
需要指出的是,與LED相比,有機發光二極管具有色彩飽和度更高,柔性好,功耗低的特點,但也存在壽命短,易頻閃,清晰度低的缺點另一方面,Mini LED技術改善了LCD面板的性能,增強了LCD的競爭力,但有機發光二極管不具備完全替代LCD的能力而有機發光二極管的靈活性,拓展了LCD不具備的應用領域,比如VR/AR設備2021年全球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銷售額達到425億美元,距離LCD 1300億的LCD年產值還很遠參考LCD的成長史,或許現在的有機發光二極管,會像當初年輕的LCD一樣,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擴展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應用場景
面對面板行業高投入,快速迭代的行業特點,位居全球前列的BOE A向下游延伸業務,加強與終端用戶的聯系,緩解面板周期波動2021年,公司物聯網創新業務實現收入283.79億元,同比增長47.98%與2022.19億元營收的顯示器件業務相比,有非常廣闊的拓展空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