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4個月突破10萬輛后,王迪錨定乘用車出海的下一站:日系。
日前,比亞迪日本分公司在東京舉行品牌發布會官方公告正式進軍日本乘用車市場,并同步亮相元PLUS,海豚,海豹,預計2023年在日本發售最近幾年來,比亞迪全球布局明顯提速,其新能源汽車已覆蓋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
當日晚間,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將于7月29日實施2021年度分紅方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5元,共計分紅約3.06億元除現金分配外,比亞迪還于今年6月斥資18.1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并于最近幾天零價格轉讓給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
 按照計劃,比亞迪此次亮相的三款車型將逐步登陸日本市場,其中元PLUS預計于2023年1月發布,海豚和海豹預計分別于2023年中,下半年發布。
對于此次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在日本消費者的支持和期待下,公司帶著新能源乘用車來到日本,比亞迪和日本有著共同的綠色夢想,這使得公司與日本消費者沒有距離。
日本媒體GQJapan也對首款車型元PLUS進行了評價:內飾設計新穎,試乘感受比預想的要好,車門很有質感,開關車門讓人感覺很德國,還說這比爛日本車好多了。
日本是豐田和本田等世界知名汽車巨頭的所在地,人們對本土品牌有很強的信心據統計,本土品牌占據了當地90%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日本被稱為進口禁區那么,比亞迪選擇這塊硬骨頭的信心何在
首先,比亞迪在日本有品牌基礎1999年,該公司開始向日本客戶提供充電電池此后,比亞迪的純電動公交車,新型純電動叉車,儲能系統等業務在日本發展得相當順利資料顯示,目前比亞迪電動客車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0%
其次,在電動化方面,日本更傾向于發展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步伐較慢,這給了比亞迪發揮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機會比亞迪這次選擇在日本銷售的三款車型都是純電動汽車
再次,比亞迪憑借產業鏈整合優勢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站穩腳跟,連續多月10w+的銷售業績充分驗證了產品競爭力,讓其有信心與日系品牌抗衡數據顯示,今年3—6月,比亞迪月銷量分別為10.49萬輛,10.6萬輛,11.49萬輛和13.4萬輛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64.6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64.14萬輛
相比日系車,比亞迪在純電動車領域更有經驗,優勢明顯,而日本離中國近,從中國進口零部件成本低,后續維修和售后服務的成本也會降低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個人比較看好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
加速國際化進程
事實上,比亞迪早年依靠電動大巴,已經大舉出海,最近幾年來,加快了乘用車海外市場發展步伐,實現了多點開花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覆蓋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
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正式布局歐洲市場,挪威被選為首站,并與挪威當地經銷商RSA達成合作當年公司發放的1500輛唐ev順利抵達挪威,完成了1000輛的交付今年7月,比亞迪宣布與汽車經銷商集團Louwman達成合作,進軍荷蘭市場自9月起,消費者可以前往比亞迪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首家先鋒店進行體驗
在美洲市場,繼進入哥倫比亞,烏拉圭,巴哈馬,多米尼加,哥斯達黎加之后,比亞迪韓EV最近幾天正式登陸巴西預計到今年年底,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業務將覆蓋巴西45個主要城市,并計劃到2023年底擁有100家指定經銷商
在澳大利亞市場,今年2月,比亞迪首家電動汽車展廳在悉尼開業,2月19日,Atto3在澳大利亞開始預售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截至3月1日,已收到1.5萬份訂單
2021年,比亞迪海外銷售收入639億元,同比增長8%,約占總收入的30%,海外業務毛利率為6.97%,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
花18多億回購
7月21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21年股權分配實施公告日前,比亞迪以總股本29.11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5元,共計分紅3.06億元,占全年凈利潤的10%,占可分配利潤的64%如果當前股價為324.5元/股,股息率為0.03%
雖然分紅金額不高,但比亞迪在2022年實施了真金白銀的回購計劃,后續可視為現金分紅回溯到今年6月1日—13日,公司斥資18.1億元快速完成551.1萬股的回購任務從買入節奏來看,實際買入動作僅用了4個交易日,交易價格從293.37元/股到358.58元/股不等回購一度受阻,原因是股價超過了此前設定的回購價格上限日前,公司召開董事會,將回購價格上限由300元/股調整為400元/股,保證了后續回購計劃的順利實施目前,前述回購股份已通過非交易轉讓方式轉讓給公司2022年度員工持股計劃,轉讓價格為0元/股
快速回購的背后是比亞迪強勁的增長趨勢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28億—36億元,同比增長138.59%—206.76%,扣非后凈利潤25億元—33億元,同比增長578.11%—795.11%比亞迪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實現同比快速增長,促進了利潤的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壓力,雖然消費電子行業需求疲軟,但得益于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其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