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上周五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在未來30年不會被取代,因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工業基礎雄厚。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上周五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在未來30年不會被取代,因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工業基礎雄厚。
有很多人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將被印度,越南取代,或者它們加起來就是中國,等等我敢大膽預測,未來30年都不會發生在姚洋鳳凰網舉辦的一場直播活動上說
他引用數據說,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制造業比重從18%提高到29%,2021年進一步提高到30%,居世界第一,相當于后面三個國家——美國,德國,日本制造業增加值的總和而印度占全球的比重剛剛超過2%,最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下滑狀態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制造業的這種強大力量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建成的,而是我們前30年的努力和后30年的經濟騰飛打下的姚洋說
而且我們的產業分類很快,其他國家很難取代中國即使在這種疫情下,我們看到的也是所謂的世界與中國脫鉤,甚至世界與中國融合的減速都沒有發生
姚洋指出,雖然4月中國出口僅同比增長3.9%,但伴隨著5月新冠肺炎疫情的緩解,出口同比增長16.9%,環比增長12.6%,出口增速迅速回升。
另外,他說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是政治大于經濟,最后一定會破產。
日前,美國總統約瑟夫·羅比內特在日本東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初始成員包括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等13個國家
國內也有很多關于印太經濟框架的討論最大的擔心是美國鼓勵東南亞國家把中國的產業轉移給他們,然后形成半聯盟我覺得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我們轉移出去的都是比較低端的產業姚洋說
他指出,中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機電產品如果中國把這些低端產品轉移到東南亞,可以清除產能,提高老百姓的福利因為這些產品返銷國內,我們能享受到便宜的產品有什么不好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伴隨著中國產業升級,中國向東南亞出口中間產品,實際上形成了良好的新的國際分工。
所以我想說,美國的這個印太經濟框架就是政治大于經濟,最終會失敗在政治上,東南亞國家和美國缺乏澳美之間的文化親和力,不可能形成像五眼聯盟那樣緊密的政治聯盟經濟上給不出什么實質性的東西,所以最后肯定會破產姚洋說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