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競爭的關鍵就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如今智能化發展風口下,這種趨勢愈加明顯。縱觀國內行業,能真正做到智能化核心技術全棧自研的企業屈指可數,大多數企業選擇“曲線救國”路線,或是與國內外零部件供應商合作購買軟硬件解決方案,或是和互聯網科技工作公司合作尋求技術支持,這些方式雖然可降低研發難度指數加快技術落地量產,但無疑是將話語權拱手讓人,無法從根本上提升競爭力。 有這樣一家企業,沒有選擇走“捷徑”,而是實實在在搞科研,不斷去啃汽車智能化道路上一塊又一塊的“硬骨頭”,實現全鏈路自研,將競爭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不走尋常路的企業就是長城汽車,其通過自研核心技術近兩年在智能化發展中可謂一鳴驚人。 
那么,長城汽車智能化技術自研的成果究竟都有哪些? 軟、硬件全鏈路自研 促進整車智能化高度發展 與大多數選擇重點研發可短期量產高感知度技術的企業不同,長城汽車將整車智能化技術均作為重點研發對象,其推出的咖啡智能的2.0,對電子電氣架構、線控底盤、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實現整車從外到內全方位的高度智能化。 除整車智能化技術全面協同發展外,長城汽車在各項技術發展中還擁有從底層硬件到上層軟件的全方位研發能力。其中全新電子電氣架構采用SOA理念,軟件模組及通訊接口標準化、虛擬化,有效提高軟件復用性和擴展性,靈活配合車型。硬件上,中央計算單元主SOC算力高達30KDMIPS,還擁有成熟的視覺處理芯片解決方案等,可滿足未來車機系統功能融合的算力需求。 智能座艙方面,在“1+2+N”出行空間設計架構下,長城汽車已經形成座艙OS、自研語音、自研地圖/導航、自研視覺算法等全鏈路軟件自研能力,為智能汽車研發提供全方位軟件支撐。 
智能駕駛方面,長城汽車自研出目前全球量產的能效比最高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IDC 3.0,其單板算力達360T,通過板間級聯方式可持續升級至1440T,可有效支撐AI視覺大模型的車載運算。 人員、資金全方位投入 加速智能化全球發展進程 能夠全方位掌握整車智能化技術,在自研上取得豐碩成果,主要得益于長城汽車在研發上全球大布局、大投入的發展戰略。目前,已在中國保定、北京、上海、江蘇,美國洛杉磯、底特律,德國法蘭克福、慕尼黑、于伯黑恩,日本橫濱,加拿大溫哥華,韓國京畿道,澳大利亞科廷布倫,印度班加羅爾以及泰國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并擁有1.5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同時,長城汽車規劃2023年研發人員增加到3萬人,軟件團隊規模達到1萬余人,未來5年累計研發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不斷提升自研實力。 
當然,除了研發布局與投入上的優勢外,長城汽車作為深厚積淀的實力車企,還擁有巨大的用戶數據優勢。我們都知道數據是智能化技術更新和算法優化的重要依據,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預計2024年長城汽車將累計銷售具備有效數據收集功能車型530萬輛,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為智能化技術升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長城汽車智能化發展重要的數字引擎,咖啡智能2.0加速推動長城汽車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轉型,而全方位的自研實力正是其中的關鍵力量。奮楫揚帆風正勁,勇立潮頭逐浪高,未來,隨著在研發上的不斷投入,長城汽車也將進一步夯實智能化自研實力,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在智能化發展的浪潮中收獲更多用戶和市場。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