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雙創下單月歷史新高。人民銀行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944億元;據初步統計,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截至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 和合資管認為,1月金融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新增信貸、社融等主要指標創單月統計新高,體現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支持穩增長。 企業部門貸款拉動增量 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分別較上個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85萬億元和3944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結束連續少增態勢。 專家認為,由于年初信貸額度充足,加之“早投放、早收益”,1月新增貸款規模環比高增屬于季節性現象,但在上年同期信貸投放力度較大的情況下,當月貸款同比多增且多增規模為去年3月以來最高,顯示信貸投放力度正在切實加大。 和合資管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監管層“穩信貸”態度明確,通過實施降準“降息”改善商業銀行負債端情況并引導LPR報價下調等方式,督促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并降低貸款融資成本,避免“信貸塌方”;同時,隨著基建穩增長發力,基建類貸款需求上升,成為1月需求端拉動貸款同比多增的主要推手。 信貸與債券帶動社融增量創新高 數據統計,2022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分別較上個月和去年同期多增3.8萬億元和9842億元。 專家認為,除貸款外,1月社融同比增量主要來自政府和企業債券,反映出穩增長政策發力對寬信用的推動作用:政府債券同比多增,源于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下專項債發行節奏前置;企業債券融資放量,則與寬貨幣下發行利率走低和基建穩增長提振城投基建配套融資需求有關。 M2增速較大幅回升 截至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 和合資管獲悉,多重因素形成支撐。去年年末以來,貨幣金融政策發力支持穩增長,人民銀行于去年12月15日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銀行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幣貸款明顯高于上個月和去年同期水平,信貸派生能力增強;財政政策前置發力支持穩增長,1月新增財政存款5849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851億元,相當于起到了加大貨幣投放作用;去年1月M2增速回落0.7個百分點,形成了較低的基數。 政策跨周期調節效果顯現 對于1月份亮眼數據,分析人士認為,政策跨周期調節效果已經顯現。人民銀行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在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去年12月份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的基礎上,今年1月以來繼續加大政策力度,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下行,帶動LPR下降,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發揮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和合資管認為,1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充足發力、靠前發力效果已經顯現,寬信用過程正在加速,信貸結構明顯改善,并正從此前的政府融資發力轉向企業和政府融資雙輪驅動。這將為今年上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對沖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提供關鍵支撐。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