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國際航運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造成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國糧食進口量突破1.6億噸,這對于穩定國內糧食供應,優化供給結構,調劑余缺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把握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防范和化解國際市場可能帶來的沖擊,這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話題
適度進口是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在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糧食供求格局,國際市場貿易條件的基礎上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國人多地少,立足國內資源,已經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大豆自給率偏低,玉米產不足需,優質小麥,大米供給不足,適度進口糧食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彌補結構性短缺,調劑國內余缺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共振之下,當前我國糧食進口面臨諸多挑戰。
從糧食貿易量來看,疫情發生以來,各國普遍增加糧食庫存,積極鼓勵糧食進口,全球糧食貿易量連續兩年創新高,但全球糧食貿易量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糧食出口大國為了保障國內糧食安全限制糧食出口,糧食進口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
從進口趨勢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糧食進口量不斷創新高,不僅有可能會沖擊國內糧食產業安全,而且國際糧價波動容易傳導至國內,帶來穩物價方面的壓力。。
從進口結構看,大豆進口雖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其進口比重呈下降趨勢,谷物進口比重不斷上升,其中,玉米,大米和小麥三大主糧凈進口呈現常態化,特別是玉米進口量已連續兩年突破進口配額。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國際航運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造成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國糧食進口量突破6億噸,這對于穩定國內糧食供應,優化供給結構,調劑余缺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把握糧食進口規模和節奏,防范和化解國際市場可能帶來的沖擊,這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話題。
與此同時,我國須始終高度重視國內糧食生產,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牢牢掌握國內糧食定價權針對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糧價大幅上漲的問題,國家采取強化糧食生產,用好儲備資源和增加進口等一攬子保供穩價政策,引導國內糧價回歸合理區間,暫時保持了國內糧價的基本穩定應看到,我國石油,天然氣以及鉀肥等大宗商品價格對外依賴程度高,需要警惕國際資本通過炒作能源價格和鉀肥價格,推高化肥價格,倒逼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對此,應多措并舉,進一步做好有效應對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