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變萬化的農業市場,鄉村振興該如何借助科技和創新賦能,既是現實所需也是時代考題最近幾天,科技創新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品牌江蘇發展高峰論壇暨2021數字賦能智慧江蘇峰會在南京召開來自省內外著名的鄉村振興領域的專家學者,科技,三農,文旅領域界企業家,及全省鄉村振興一線的基層干部齊聚一堂,就十四五期間如何更好推動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戴莊的水稻,草莓,丁莊的陽光玫瑰葡萄,溧水的藍莓提到這些大家耳熟能詳又價優物美的農產品,估計很少人會想到它們都是最近幾年來江蘇新型農業發展結出的碩果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恒在高峰論壇中介紹,江蘇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目前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穩定在700億斤左右,農產品網上交易額,休閑觀光農業綜合收入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在20%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1年高于城鎮居民,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到65%,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績的取得相當程度上得益于科技創新的貢獻
現代農業中,無論是決策指導還是經營管理對科技創新的要求遠遠大于傳統農業生產中對勞動力的要求,這種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客觀上也讓專業技能水平不強,知識層次不高的傳統農業從業者的市場地位逐步退后,所以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參會的著名三農專家,江蘇國農智庫研究院院長牛宜生介紹,農業品牌發展高峰論壇的舉辦不僅可以搭建開放平臺,碰撞思想火花,還加強鄉村振興科技領域的交流,建立更高層次的戰略合作,讓科技為江蘇鄉村振興賦能,聚各方合力建設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農產高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根據消息顯示,目前江蘇正計劃遴選首批6個村莊,在濕地,平原類型的地區進行有機農業的試點,其中已經取得先發經驗的戴莊模式將成為重要的借鑒應用方式。
王彩平只是平川區特色種植業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在黃橋鎮神木頭村,到處都種著500畝藜麥。今年村里藜麥總面積4000多畝,特色產業讓農民錢袋子鼓了起來。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