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三跑田 如今茶滿山——貴州湄潭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紀實
時至冬日,貴州省湄潭縣湄江街道金花村依舊郁郁青青,漫山的茶園一望無際趁天氣晴好,村民田蛟一早就忙活開了,以前的‘三跑田’,如今變成了村民增收的茶園
金花村位于天城河小流域范圍內,境內丘陵較多,坡耕地面積占比高,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被當地人稱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數據顯示,天城河小流域范圍內坡度大于5度的面積將近七成2007年,天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被列入長治項目,湄潭縣投資275萬元對整個流域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13平方公里,其中種植茶葉166.7公頃,保土耕作80公頃,封山育林1466.67公頃,夯實了產業發展的生態基礎
借著水土保持項目實施的契機,金花村把坡地全種上了茶苗,如今全村茶園面積達6880畝,投產6000畝,年產值達4200萬元因茶葉經濟效益突出,在天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的輻射帶動下,項目區內農民陸續參與新建和改造茶園1499.33公頃,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實現了水土流失治理與水土保持經濟雙贏局面
走進金花村七彩部落,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最近幾年來,該村以茶旅一體化發展為核心,通過鄉村旅游業態吸引游客,村民吃上了旅游飯金花村黨總支部書記石文平介紹,七彩部落年旅游綜合收入現已超50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占該村民組村民總收入85%以上
湄潭縣地處烏江赤水河上中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受地形地貌和季風氣候影響,當地水土流失較嚴重2007年以來,湄潭縣統一規劃山,水,林,田,路,科學配置工程,植物和農業技術等手段,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湄潭縣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5.5%,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下降了62.8%此外,蓄水保土能力不斷增強,項目區每年約減少土壤侵蝕量34.74萬噸,年增蓄水量443.54萬立方米
同時,湄潭縣產業發展持續增強2007年以來,該縣通過水土保持項目種植茶葉20余萬畝,果林5萬多畝,帶動項目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余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互促進
近年來,江西贛州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力發展贛南臍橙,休閑旅游等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40年前紅土裸露,溝壑縱橫的贛州,如今山復綠,水轉清,老百姓吃上了“生態飯”。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