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綠色,在黃土高原上鋪展——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記
茂密的樹林覆蓋著山峁,紅嘴藍鵲在退耕還林森林公園飛躍隆冬時節,延安市吳起縣依然處處蔥郁,充滿生機活力
包括吳起縣在內的延安市,曾經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延安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3萬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56.6%,使全市多年平均入黃河泥沙量,由20世紀90年代每年的2.58億噸降到了最近幾年的0.31億噸
延安生態巨變,是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治理的縮影經過持續治理,綠色在黃土高原上不斷鋪展
定西市石峽灣鄉石峽灣村的梯田。
黃土高原主色調:由黃向綠
山上光禿禿,下面黃水流,年年遭災害,十年九不收這曾經是陜西省米脂縣高西溝村的寫照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高西溝村,過去水土流失嚴重,百姓生活艱難
通過山上緩坡修梯田,溝里新建淤地壩,荒坡陡處搞綠化,治理水土流失,恢復生態環境,高西溝村幾十年如一日地綜合治理,如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8%,林草覆蓋率達到70%,成為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
米脂縣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土流失面積達838.6平方公里, 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69.19%30年來,全縣通過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淤地壩建設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林草覆蓋率普遍增加10%至30%以上陜西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處長楊軍嚴說
黃土高原上的甘肅省定西市,20世紀80年代水土流失面積最高達1.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0.9%如今來到定西市,隨處可見層層疊疊的梯田所展現出的優美曲線截至2020年,定西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6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65.05%
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曾經常年風沙肆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截至2020年底,右玉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不足0.3%提高到63.63%,綠化率達到57%,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統計顯示,黃土高原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態勢。
通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持續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狀況整體向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土流失面積已由1990年的45萬平方公里減至2020年的23.42萬平方公里,林草植被覆蓋率提高了40余個百分點,主色調已由‘黃’變‘綠’水利部水土保持司規劃協調處處長張續軍說
右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一瞥。
植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結合: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之路
黃河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在千溝萬壑中筑起的淤地壩,是減少泥沙入黃河的攔沙衛士淤地壩在攔截泥沙,保持水土的同時,淤地造田,增產糧食
陜西省延川縣的馬家灣淤地壩,是個有著30米高壩的大型淤地壩,它所攔下的大量泥沙,已經成為肥沃的土地,壩地里每年豐收著玉米等農作物,正所謂溝里筑道墻,攔泥又收糧。“高效利用引洮水。
陜西省綏德縣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腹地記者在綏德水保站辛店溝試驗場采訪時了解到,試驗場開展水土流失規律,淤地壩,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的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目前,試驗場治理度達到80%以上,林草覆蓋率達到75%以上,土壤侵蝕量減少80%以上
在水土流失治理實踐中,黃土高原地區總結出了一條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溝,坪,梁,峁,坡綜合治理,植物,工程,耕作措施科學配置,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水土保持之路張續軍說
經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分析計算,新中國成立以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累計保土量達190多億噸,實現糧食增產1.6億噸,累計實現經濟效益1.2萬億元,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減少入黃河泥沙4.35億噸,減少了黃河下游河道淤積,改善了流域的生態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顯著推動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
綏德水保站辛店溝試驗場的淤地壩。”楊永吉說,引洮工程解決了定西市資源型缺水的問題,官方加快總投資59億元,總容積達360萬方的城鄉供水配套6座調蓄水池建設,提高城鄉供水調蓄能力,推進引洮受益區田間配套設施建設,精準計量,智能管理,打通引洮水利用“最后一米”的問題。。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建設美麗中國:推動水土流失治理高質量發展
在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里,一張衛星遙感照片清晰地顯示,曾經是光禿禿的山梁一片荒涼的吳起縣,縣域版圖已被綠色覆蓋,在榆林市,林木覆蓋率最近幾年來不斷提高,綠色版圖不斷向北延伸。
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建壩,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治理不斷改善,綠色不斷在黃土高原上鋪展可是,這里的生態依然脆弱,水土流失治理任務依然不輕
2020年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結果顯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仍有23.4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8.7%,占區域總面積的36.56%。
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仍需不懈努力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這為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日前,黃河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提出,加強黃河上中游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支持在黃河流域上中游開展整溝治理,制定淤地壩建設,養護標準或者技術規范,健全淤地壩建設,管理,安全運行制度,禁止在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區域開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相關立法工作的推進,將會更好地推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伴隨著新的政策和措施不斷出臺,完善,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必將邁上新的臺階,綠色也將在黃土高原上不斷鋪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