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華生物收到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關于全國生物工程科普教育基地的復函》,南華生物“32號星球——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館”正式獲批全國生物工程科普教育基地。 這是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對南華生物科普工作的勉勵,更是對公司在細胞生物領域科研實力的高度肯定。南華生物以打造全員科普企業為著力點,將企業使命與社會責任相結合,通過“搭平臺、改方法、創品牌”等多種方式將生命科學與醫療知識向全民普及,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南華生物“32號星球——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館”。 搭平臺,構建大科普陣地 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主板上市公司,南華生物以建設全員科普企業為著力點,在細胞領域結合自身科研及業務優勢,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格雷格·塞門扎,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等院士專家達成深度合作,承擔了政府在生物技術領域十余項高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南華生物科協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與科學知識相融合,斥資打造32號星球-南華生物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館,通過影像、VR虛實體驗、交互式沉浸式體驗等多種方式將生物健康知識全方位予以呈現。科普館開放至今已吸引社會各界約10000人次參觀學習,接待了包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市生物醫藥(基因技術)產業鏈鏈長王國海在內的多位領導專家參觀考察,贏得高度贊許與認可。 為有效發揮全國學會科研智力資源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助力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南華生物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湖南大學三方共建湖南生物醫藥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推動搭建科技服務創新平臺;同時,南華生物聯合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醫藥行業協會及湖南航天醫院等10家單位,發起和籌建湖南首家創新聯合體——湖南生命科學與醫療協同創新聯合體,聚焦生命科學領域產學研等創新資源共同開展技術攻關。 
2021年5月,湖南長沙首個“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館”啟用。 改方法,打造科普新模式 南華生物瞄準打造全員科普企業,在公司內部成立科學技術協會。南華生物科協以全體科協成員為主力軍,分小組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參與到科學普及工作當中,形成人人愛科學、人人講科學、人人都是科普員的企業氛圍。每月公司內部組織全員開展科普員培訓工作,并輪流安排員工至科普館擔任科普講解員,培訓合格的員工推薦注冊為科普志愿者,目前全公司注冊率達90%以上。 此外,南華生物還推出“細胞咨詢”“媽媽知道”等專題微信公眾號專欄,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醫學健康知識和技能。后續南華生物科協還將進一步運用抖音、微博等新媒體渠道,打造科學普及新模式。 2021年,長沙成功躋身“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行列,將打造國家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南華生物積極開展 “科創長沙”宣講、全國科技工作日等系列活動,不遺余力助力科創長沙的建設。未來,南華生物將繼續依托長沙科協“科創長沙”品牌,構建會地協同創新體系,健全完善廣泛匯聚和有效配置國內外科技創新要素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創新策源力和成果轉化力,為長沙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創品牌,提升科普活動影響力 目前,南華生物積極創建具有影響力的科普品牌。圍繞各類群體科普需求差異,持續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生物醫學科普論壇兩大科普品牌。 打造深度研學品牌。南華生物借助湖南生命科學與醫療協同創新聯合體的平臺作用,打造面向青少年的科技研學教育實踐活動,前往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一線,通過現場參觀、動手實踐、互動搶答等環節,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熱情,讓科學的種子在青少年群體中間生根發芽。 創辦權威院士論壇。2021年5月,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創新高峰論壇暨湘江院士講壇(第二期)活動在長沙舉行。活動現場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做《大數據、精準醫療、人工智能及核酸藥物》主題報告。同時通過邀請陳潤生院士等專家來湘講壇論道,開展院士湘江行學術“問診”活動,幫助湖湘科技工作者的提升科學思想、開拓科學視野、深刻理解科學問題、報告和評論最新重大科研成果、傳播優秀科學文化和道德、倡導學術百家爭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的重視和參與。南華生物不僅要打造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細胞科普基地,更要打造一個全國細胞生物科研的新高地。近年來,南華生物深耕細胞生物賽道,已基本形成集細胞儲存、應用研究、藥物研發于一體的戰略布局,建有約4000平米的細胞制備GMP潔凈空間,2500平米的生物制藥實驗室,可存儲近千萬人份干細胞及免疫細胞。未來,南華生物也將切實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大對細胞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增強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為企業在大健康時代乘風破浪夯實基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