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山東省通過自然恢復與工程修復相結合,累計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近30萬畝,使黃三角濕地生態系統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太明說,山東高度重視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保護,不斷提升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障黃河下游濕地生態系統健康通過自然恢復與工程修復相結合,黃河三角洲完成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累計修復濕地近30萬畝
王太明介紹,2019年起,山東省先后實施了黃河三角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等總投資10.8億元的16項生態保護恢復工程通過水系微循環,微生境改造,種子庫補充,水分補給等恢復及構建技術,逐漸形成了河流水系循環連通,原生濕地保育補水,魚蝦生物繁衍生息,適宜鳥類覓食筑巢和一次恢復,自然演替,逐步穩定的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新模式,濕地生態系統明顯改善,濕地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黃河三角洲底棲生物已由單一物種增加到了36種不同類型,鳥類由1992年的187種增加到371種,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1%王太明說,黃河三角洲已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國丹頂鶴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執委會辦公室主任,生態環境部生態司司長崔書鴻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生物多樣性在國際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大熊貓,麋鹿,絲綢,茶葉,香料等,其中最近人們比較關注的云南15頭大象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