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金星村農民袁永貴攝《收獲》。
收成好的時候,村子最美來自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金星村的農民袁永貴感嘆道67歲時,他在農村長大,以務農和工作為生
袁永貴五十多歲時,在下鄉(xiāng)文藝活動中接觸到攝影,后來成為攝影愛好者農民熟悉農村,知道怎么拍農村袁永貴說,他在春收的時候在地里拍了很多照片
秋天,便射出豐收的喜悅看著又一個秋收,袁永貴整理了往年拍攝的照片,作品《收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時候,我背著相機,騎著自行車到處跑袁永貴記得他騎了10公里,在新站鎮(zhèn)的村子里拍了這張照片
收割的水稻站在田里,形成直線未開墾的田野依然是金黃色的斑塊,線條和斑塊散落一地三兩個農民在地里忙碌透過照片中的金色大米,可以聞到大米的香味中秋節(jié)前后收割稻谷,人們歡聚一堂慶祝豐收,一切充滿完美的東西都被一起趕制
最近兩年,袁永貴又一次水稻豐收,但人少了,大型農機多了農業(yè)機械可以把落下的稻谷全部收集起來,比人容易收集袁永貴說
來自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3里花溪村的農民也熱衷于拍攝田間的風景微微傾斜的夕陽,金黃的稻田,忙碌的農機.去年10月,這是丁國榮在村里現(xiàn)代化標準化農田里的第三年這一次,他終于拍出了滿意的照片這是‘希望的田野’!丁國榮很高興
每年收獲的時候,袁永貴和丁國榮的鏡頭記錄著田間地頭的變化,也反映出中國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蓬勃態(tài)勢據(jù)統(tǒng)計,2020年我國農業(yè)機械總功率10.3億千瓦,農業(yè)機械臺數(shù)2.04億臺,分別比2003年增長72%和63%我國農作物種植綜合機械化率為71%,比2003年提高39個百分點其中,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80%
《人民日報》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