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電力交易來了!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復函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推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日前,綠電交易試點正式啟動,17個省份259家市場主體參與,首批共成交近80億千瓦時電量
什么是綠電交易它和一般的電力交易有何不同開展綠電交易,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有何作用
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電消費
我們為上海的5家工廠采購了近17萬千瓦時綠色電力,能滿足他們2022年度88%的用電需求施耐德電氣是首批參與綠電交易試點的企業之一該企業高級副總裁張開鵬告訴本報記者,通過國家電網新建的電力交易平臺,此次施耐德向寧夏一家光伏供應商購買了一批綠色電力交易完成后,施耐德上海的這5家工廠有望提前實現2022年凈零碳排放目標
剛剛啟動的全國首次綠電交易試點,受到了不少購電和售電企業的歡迎。
什么是綠電交易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史連軍解釋,綠電交易是在電力中長期市場體系框架內設立的一個全新交易品種簡單而言,就是用戶可以通過電力交易的方式購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量,消費綠色電力,并獲得相應的綠色認證
在現有電力市場中,火電等常規電源的交易較為普遍,且已形成較成熟的交易機制為什么又要推行綠電交易呢
過去開展的電力市場化交易只體現了電能價值,即便有新能源發電電力參與,環境價值也是被掩蓋的史連軍說,相比燃煤等化石能源發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提供的電力,不僅具有電能價值,還因清潔,零排放而具有環境價值綠電交易在機制上的重大創新,核心就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將開啟中國綠電消費的全新模式
當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發電和用電雙方的共識在需求側,不少企業提出實現100%綠色電力生產的目標,一些傳統工業企業也期待用綠電生產推動轉型升級
目前,愿意購買綠電的用戶除了高科技企業,還有大量高耗能企業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告訴本報記者,雙碳目標下,高耗能企業的用能壓力加大使用非綠色能源,會造成大量碳排放,企業需承擔相應的補償因此,高耗能企業往往對綠電有需求
站在能源供應方的角度看,參與綠電交易則有助于拓展市場,獲得收益。
伴隨新能源邁入平價時代,企業逐步擺脫對政府補貼的依賴,但新能源不穩定,隨機波動性強等特征突出,為促進新能源消納,企業需要配套建設或購買儲能等調節資源來降低功率波動等,造成投資回報壓力。
有了綠電市場,發電方也就是售電方能夠找到有需求的用戶,并將電量賣給他們拓展市場的同時,也降低了棄風棄光現象發生的概率曾鳴說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綠電交易,將有意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用戶區分出來,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直接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電消費,體現出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產生的綠電收益將用于支持綠色電力發展和消納,更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交易便捷,多類市場主體均可參與
綠色電力如何交易哪些市場主體可以參與
綠色電力在電力市場交易和電網調度運行中優先組織,優先安排,優先執行,優先結算,通過相關政策措施激勵用電側購買綠色電力的積極性國家發改委體改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參與綠電交易的市場主體,近期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后續將逐步擴大到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綠電交易優先安排完全市場化上網的綠色電力,如果部分省份在市場初期完全市場化綠色電力規模有限,可考慮向電網企業購買政府補貼及其保障收購的綠色電力
為便利交易,國家電網公司開發了e—交易電力市場統一服務平臺,提供一網通辦,三全三免綠電交易服務。
‘一網通辦’,就是用戶登錄即可享受綠電交易申報,交易信息獲取,結算結果查詢,綠電消費認證等一站式服務史連軍說,三全三免,即匯聚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等全市場主體,覆蓋省內與省間,批發與零售全業務范圍,涵蓋綠色電力直接交易,電網企業代理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納憑證交易等全綠電交易品種為市場主體提供免重復注冊,免交易手續費,免費提供綠色消費認證的綠電交易服務
在e—交易APP上,記者瀏覽發現,首頁市場菜單欄中設置了售電意向和購電意向兩個類別,根據交易意向排名,這兩欄頁面分別展示售電,購電企業的電力類別,指導電價和起購電量等信息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實現交易
相比一般電力,綠電價格貴多少數據顯示,首批綠電交易價格較當地電力中長期交易價格溢價0.03—0.05元/千瓦時綠電的電價相對高一些,但它包含了很高的環境價值,有利于維護更綠色的地球,這一發展趨勢和我們秉持的宗旨相契合張開鵬說
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前期調研的結果也表明,雖然綠電價格略高于一般電力,但大多數企業對于開展綠電交易仍具有很高的積極性,不少企業表示,愿意為綠色電力的環境屬性支付額外費用。
交易成果是市場態度最直接的反映日前,首批綠電交易試點達成成交電量79.35億千瓦時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成交電量68.98億千瓦時,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成交電量10.37億千瓦時據統計,本次交易預計將減少標煤燃燒243.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7.18萬噸
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用戶完成綠電交易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綠色認證,而綠色認證作為一種綠色指標,又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那么,如何避免賣出綠電并獲得收益的企業再出售綠證,從而造成環境價值重復銷售或計量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綠電交易借助區塊鏈等新技術,全面記錄綠色電力生產,交易,消費等各環節信息,保證不可篡改,實現綠色電力全生命周期追蹤。
區塊鏈是綠電溯源的有力工具,在綠電交易中起到了技術支撐的作用曾鳴解釋,綠電分布廣泛,電網上的潮流又是各種電能的混合借助區塊鏈技術,能夠辨別并記錄誰購買,誰售出哪一類電能,保障市場主體公開公平公正地交易和結算,這對于電力市場交易至關重要
除了綠電市場,目前,中國還有綠證市場,碳交易市場專家表示,實現三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將有力推動兌現雙碳承諾
三者銜接好,意味著市場中的產品和相關衍生品種類將越來越多供需雙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不同市場中進行交易曾鳴認為,實現三類市場有效銜接,有利于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更加便于開展市場監管
各方普遍認為,中國率先開展綠電交易意義重大,不僅對落實‘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而且將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國家發改委體改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伴隨著新能源成為電力系統的主體,綠電交易將在電力市場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綠電交易是一項新事物,開展綠電交易試點,要充分考慮我國電網運行,電源結構,市場建設的實際情況,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框架下做好綠電交易試點工作的統籌推進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消費者自愿原則,優先推動有綠電需求的用戶參與交易,引導社會各方形成主動消費綠電的共識未來,將積極引導電網企業做好綠電交易的組織實施,落實綠電交易優先執行和優先結算努力構建運營服務完善的交易平臺,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