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為行業注入強心劑* 近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會議指出,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中央企業主動融入國家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體系,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肩負起產業鏈“鏈主”責任,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 加強上下游產業協同,積極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 
工業母機,即數控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處于制造業核心地位。國資委會議中將工業母機位于首位,排序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之前,表明機床產業的發展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強國戰略發展基石* 2015年, 國務院印發了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通過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機床是制造業的工作母機,其發展水平的高低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轉變的核心關鍵。工信部在 2015 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到 2025年高端機床國內市占率將超80%,2018 年又將高端數控機床納入國家十大重點突破領域內,此次國資委聚焦工業母機,強調針對工業母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機床行業發展重視程度,表明機床產業的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核心戰略的高度。 *千億級賽道孕育核心資產* 我國機床市場主要分為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兩大主要市場,受周期影響,機床行業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約2500億下降到2020年的約1700億,但總體規模仍相當可觀。參考歐美制造業強國均孕育出了年收入百億以上的大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床市場,我國具備孕育全球龍頭公司的土壤。 我國機床行業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作為全球機床消費和生產的第一大國,我國機床業正面臨“大而不強”的尷尬處境。目前機床市場呈現低端國產品牌同質化競爭激烈,中端整機及零部件依賴進口,高端市場受到海外禁運和技術管制缺口較大。高端機床方面,國產化率不足1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我國機床行業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布局機會不容錯過* 政策背景:國資委重大利好政策發布后,后期有望持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機床行業發展有望進入提速模式。 經濟環境:2021年7月,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0.4%,自2020年3月以來已連續十六月位于榮枯線以上,表明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平穩擴張態勢。 行業呈現供需兩旺的良好狀態: 供給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1-7月金屬切削機床累計產量35萬臺,同比增長44.2%;1-7月金屬成形機床累計產量12.2萬臺,同比增長11.9%。 需求方面,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CMTBA數據,2021年1-6月重點聯系企業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增長42.5%,截至6月底,在手訂單同比增長25.8%。 機床更新大周期或已開啟:一般而言,機床使用壽命為10年左右。上一次機床需求高點出現在2011年。2021年,行業開始進入更新替換周期,未來5年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國產替代迎來絕佳機遇:目前,我國國產中端機床市場占比40%,高端機床市場占比僅為10%,隨著自主技術水平的提高,整個行業實現國產替代的空間充滿想象力。 機床產業鏈 
資料來源:百度 從整個機床產業鏈來看,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數控系統等細分領域外采比例目前均超過80%,亟需民族龍頭企業迅速崛起,實現核心零部件的國產替代。中游機床制造領域的龍頭公司海天精工、亞威股份等優質民營企業有望借助政策暖風加快提升市場份額,提高產品品質,成為能夠與國際頂尖機床企業比肩的國產龍頭企業。 “工業母機”利好政策出臺后,金屬切削機床龍頭公司海天精工(601882.SH)在A股市場上表現喜人,本周周漲幅近40%。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與海天精工同一集團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海天國際(01882.HK)、工業母機概念個股津上機床中國(01651.HK)近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直達國際) 
(圖片來源:直達國際)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不代表直達國際觀點,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責任。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