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演畫創始人黃鳳榮:他的新年和生日夢想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由千里之外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回到福建莆田。 這就是中國演畫創始人黃鳳榮在這個春節做的“最瘋狂”的事兒。 23日,黃鳳榮與《印象中國五十六》攝制組驅車千里,回到莆田。在歸來后的接風會上,分享了他和團隊在拍攝途中的點滴瞬間。 這個春節,他們一直在路上。 從云南到貴州,體驗少數民族生活,感受少數民族文化,領略少數民族民俗風情,尋找中國至美。 景頗族、傣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人文風情令他們著迷,甚而流連忘返。  與景頗族姑娘們  為阿昌族阿嬸作畫 為何開啟《印象中國56》的旅程 有人問: 為什么啟動《印象中國五十六》項目? 黃鳳榮:“在進行拼貼畫創作時,我又產生了更強烈的藝術沖動。怎么才能更淋漓盡致表現我的原創、我的演畫?于是,我決定要走進56民族居住地,拍攝出我印象中的少數民族,親身感受他們的文化與民俗,從而創作出有民族情懷的作品。” 黃鳳榮:“初心至勇、至真、至善、至美,感恩所有人。” 這個想法從發芽到生根,再不斷地茁長成長,黃鳳榮已經開啟他的《印象中國五十六》旅程。 創作之路 黃鳳榮于1977年2月5日在福建莆田出生,現居深圳。 作為一位畫家,他很清楚每個藝術流派都有不可翻越的高山,“需另辟蹊徑,打造屬于自己的標簽,才能被人牢記”。 2009年,他開始不斷摸索,推出了繪畫與表演跨界融合的全新藝術形式——演畫。他說:“歷史上真正被銘記的人都是開創歷史先河、填補空白的人。” 去年11月18日,黃鳳榮啟動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共贏項目——印象中國56。據黃鳳榮介紹,他將與整個項目團隊一起走進中國的56個民族,深入體驗他們的生活,為其創作原創畫。畫作將延續他一貫的“跨界”風格,有拼貼畫、綜合材料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并將此過程拍攝成56集紀錄片,預計一年時間完成。  2017年10月,鳳榮共贏藝術項目之二——《印象中國56》 現在,他們已經踏上《印象中國五十六》之旅,品嘗芒市的綠色家宴、走進戶撒鄉阿昌族,為傈僳部落新人作畫,與淳樸阿嬸跳舞、作畫,與彝族民歌歌手高洪章一起高歌。 一路創作,一路探尋……   《印象中國56》第一站云南景頗族  黔東南苗族 拍攝《印象中國五十六》第一季,過程艱辛,卻收獲了難能可貴的友誼。   苗族千戶寨    郎德苗族盛裝歡迎 感慨于如今現代文明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多地少數民族青年走出大山,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逐漸失去民族的特色,黃鳳榮希望通過以一個藝術家的視角去記錄下每個少數民族的特點,引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少數民族的現狀。因此此次行程中,團隊不只是用畫筆描繪下少數民族的精彩瞬間,還用影像記錄下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黃鳳榮畫作 新年計劃和愿景 “我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將《印象中國五十六》的計劃拍攝完成,同時我的另一項計劃《鳳榮再創——世界名畫100幅》將在5、6月份收官,將會有畫冊及個展。”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演畫創始人、當代藝術家黃鳳榮談及他今年的計劃時如此表示。 黃鳳榮和他的團隊將繼續走訪56個名族,讓演畫與民族文化結合,尋找中國至美。黃鳳榮將在民族創作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他和他的團隊還會帶給我們何種驚喜,我們將持續關注。 (趙樸煜、葉秋云) 來源:中國新聞網、黃鳳榮工作室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