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氫能產業規劃的落地,有望為行業帶來政策催化劑規劃方案量化目標明確,應用場景豐富,有利于氫能產業產值和下游需求的擴大,也有利于氫能市場前景的市場預期繼續推薦氫能產業鏈中具有先發優勢的龍頭,也關注京津冀地區有產業布局的相關公司
政策目標明確,規劃路徑清晰,產業落地可期。
日前,《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公布,明確了北京氫能產業定位,規劃了氫能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產量和產值目標,詳細說明了氫能產業布局,京津冀產業鏈協同及產業重點任務政策規劃路徑清晰,產業應用場景多樣化,有利于政策落地,產業快速發展
明確了區域產值的數量目標和空間增長。
按照規劃提出的目標,北京市計劃2023年建設37座氫加氣站,推廣3000輛燃料電池汽車,終端應用成本全面降低30%以上2025年新建加氫站37座,推廣車輛1萬余輛,分布式發電系統裝機提升10MW以上2023/2025年,全市氫耗將達到每天50/130噸我們預計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銷售收入,氫加氣站建設資本支出,氫終端銷售收入分別為120—150億元,800—10億元,17—18億元同時,規劃還考慮了京津冀區域產業鏈的協同計劃2025年三地氫能產值達到1000億元,市場增長空間明確,有利于區域企業成長
規劃多個應用場景,突出氫能優勢。
規劃內容的亮點之一是明確氫能的各種應用場景除傳統燃料電池汽車外,擬打造京津冀燃料電池重卡貨運走廊,推動氫燃料汽車替代4400輛柴油車充分發揮氫燃料汽車在環保和續航里程方面的優勢,聚焦生鮮,醫藥市場冷鏈物流,配送,工廠運營倉庫,推動5000臺氫燃料叉車替代,有望充分發揮氫燃料卡車在低溫環境下的工作優勢推進5個兆瓦級和幾個100 kW級分布式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為后續氫能在分布式能源和大規模儲能中的應用奠定基礎該計劃還鼓勵探索氫能在軌道交通,船舶,無人機,醫療,農業,食品等領域的示范應用氫能場景應用規劃不僅展現了氫能作為能源轉換載體的靈活特性,也體現了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氫能在交通領域之外的廣闊應用空間
Risk因素:
關鍵技術進展速度低于預期,產業鏈成本下降幅度不及預期。
investment戰略:
目前,各地氫能產業規劃或政策相繼落地,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催化劑同時,國產化和技術進步也導致產業鏈成本持續下降氫能產業化加速,市場規模很快擴大,行業實現盈利也不遠了
我們推薦積極部署在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具有先發優勢的公司:燃料電池系統龍頭一華通,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質子交換膜有突破的美錦能源,氫能壓縮設備儲備充足的冰輪環境,綠色氫能先鋒寶豐能源。同時,我們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