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國消費實力,促進國內外資源雙向流動的絕佳平臺。——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分散在五個地方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全面促進消費,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日前發布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動形成一批輻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特色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日前,商務部部長王在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會上宣布,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將率先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為什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以上五個地方這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為什么這五個城市
——區位條件好,消費規模大,開放程度高,政策吸引力強
2019年,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建設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此后,已有20多個城市開始沖刺這一目標除一線城市外,杭州,武漢,南京,濟南,青島,大連,寧波,廈門等二三線城市也在積極努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相繼出臺了專項政策計劃
最終,第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落到了北上廣津渝。
為什么這五個城市。
優越的區位條件——上海擁有世界十大港口排名第一的上海港,以商,以港促城,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經濟圈中京津冀的雙中心,容易形成聯動效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廣州可以與珠三角的制造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體系對接,在消費方面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重慶是五大城市中唯一的中西部城市,承東啟西,承北啟南。
消費規模大,質量好——今年上半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048.44億元,增速30.3%,居全國第一,北京社零總額為7227.5億元,同比增長21%,廣州社會零售額5034.48億元,同比增長19%,重慶社會零售額合計6893億元,同比增長29.9%,天津社會福利總額同比增長17.2%再看去年,在疫情沖擊下,上海,北京,重慶的社會總零售額均突破1萬億元,上海,重慶也實現了正增長
對外開放程度高的是——,這是這五個城市的共性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任趙平告訴本報記者:這五個城市的國際品牌商品和服務,外國人數量,國際航班,火車和郵輪都走在全國前列,具有良好的國際基礎具體來說,北上廣代表了國內城市對外開放的最高水平,天津作為近代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外資進入較早,蘊含著豐富的商業基因,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此外,這五個城市都具有較強的政策吸引力,具有稅率低,退稅容易,出入境方便等特點這增強了消費吸引力同時具有很強的商業吸引力,商圈眾多,商圈消費規模大
培育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意味著這些城市將站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對內需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展現中國
商務部部長王表示,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聚焦國際性,廣泛集聚全球優質市場主體和優質商品服務,加快培育本土品牌,著力打造整合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吸引國際消費者在創新方面,充分利用這些城市已獲批的自貿試驗區優勢,大膽嘗試,大膽自主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國際技術,資本,人才,商品,服務等要素資源吸引力,提高國際供給能力趙平說
遵循消費——高標準推進商圈建設,引領消費潮流,加強市場監管服務,全力打造消費升級新高地趙平分析:要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就要有世界知名,能給外國游客帶來獨特消費體驗的產品和服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須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推廣中國品牌,發展特色產業,提升海內外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最近幾年來,各地積極推進商務區建設自2018年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啟動以來,重慶解放碑,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先后成為全國示范步行街
突出中心——,不斷強化聚集輻射和引領作用,形成全球消費聚集和區域聯動發展的中心世界著名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如紐約,巴黎,香港等全部集中在眾多全球知名品牌上最近幾年來,中國出現了首店經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全球好東西去年,909家首店登陸上海,250家在北京,150家在重慶,112家在廣州,62家在天津今年,北京首店數量暴增,僅上半年就有434家首店和旗艦店落地
未來,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可能是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市,也可能是專業化,特色化,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趙萍表示
作用多大。
——促進資源國內外雙向流動,推動形成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7%——一組數據表明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促進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推動所在城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趙萍表示
據介紹,目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還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消費環境和消費市場亟待改善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對本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消費環境應當更加公平透明,最大限度保護國內外消費者權益,促進國際消費業務的開展另一方面,國內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制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需要通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及時彌補短板,激發消費市場潛力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既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內容,也將對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張建平表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將促進與消費有關的產品服務,人員,資本等要素的雙向流動,有利于形成更加開放競爭的市場格局,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與此同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將對中國對外開放整體格局產生重要的先行軍作用這些城市將對亞太地區,‘一帶一路’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市場產生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此外,這些城市將集聚高附加值的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推動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張建平說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通過不斷做大做強國內市場,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立足超大國內市場,形成對外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趙萍表示
徐佩玉
徐佩玉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