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于7月16日啟動,至今已滿月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機制重大制度創新,不斷引起市場關注
8月16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收盤價為51元/噸,較碳市場上線時的開盤價48元/噸上漲6.25%截至8月16日,CEA在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額達701.88萬噸,累計成交額3.55億元與首日410.4萬噸的交易量相比,上市協議交易量逐漸下降,多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僅為2萬噸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碳市場的交易情況總體符合預期根據各地試點運行的以往經驗,碳市場交易高峰往往出現在實施期之前實施期前,全國碳市場交易預計活躍,價格將上漲根據《關于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9月30日全國碳市場配額獲批,12月31日執行支付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交易量低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碳市場交易啟動不久,很多企業正在開戶過程中,目前企業交易開戶率在80%左右,另一方面,參與交易的企業大多沒有參與當地試點交易,對碳交易相關流程和管理方法的了解還比較欠缺,參與交易的意愿有待提高賴曉明指出,一個高質量的碳市場要有明確穩定的政策,健全的法律法規,穩定的價格波動,避免市場大起大落我們要盡量避免單邊上漲,單邊下跌和市場在一個階段的劇烈波動,這些都不是一個健康成熟市場的表現同時,市場的價格信號要清晰有效,有助于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引導資本技術投資應對氣候變化
同時,全國碳市場參與者數量和交易品種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易活動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指出,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僅限于排放控制企業,專業碳資產公司,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暫時還沒有獲得碳交易市場的入場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本規模的擴大和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不過,全國碳市場建設也在穩步推進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斌此前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盡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建立健全全國碳市場聯合監管機制,加強對全國碳市場各環節的監管,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擴大行業覆蓋面,逐步納入更多高排放行業,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增強市場活躍度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功潤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碳市場規模巨大,但整體仍處于初級階段相應地,中國當前碳市場的金融化程度有待提高
作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資源配置作用,引導資本進入低碳環保領域,將極大促進我國綠色發展和經濟可持續增長。劉功潤指出,充分發揮碳市場價格和價值發現功能,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核心話語權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