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核心數據:在華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和在華投資項目數據
招商引資的發展歷程——始于改革開放
中國的投資促進活動始于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各地相繼設立了一些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和綜合保稅區為了加快發展,地方政府利用園區增加投資,同時優化環境1992年南巡講話后,中國招商引資進入快速階段現階段,各地政府以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等經濟園區為載體,開展了有效的招商活動
2003年以來,我國招商引資進入調整優化階段現階段,中國的招商機構已經全面開花黨的十八大后,我國投資進入雙招雙引階段,投資對象從資本意義上的投資轉變為創新要素組合,產業鏈完善意義上的投資
 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新高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不斷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放寬外商投資準入,加快發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吸引外資成效顯著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0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達到144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09.6億美元,同比增長33.9%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資國,吸引外資的吸引力穩步提升
中國70%的外國投資來自中國香港
2019年,963億美元來自中國香港,約占70%
政府項目主導市場
招商引資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民間中介組織等長期以來,政府一直是吸引投資的主體在中國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商務部投資項目信息庫收錄的投資項目數據,目前我國累計有近5萬個投資項目其中,項目主體為政府,政府項目數量占97.48%
注:數據僅包括商務部投資項目信息數據庫收錄的項目。
綠地投資項目占比高
投資項目類型主要包括綠地投資項目,股權投資項目,資產交易項目等商務部投資項目信息庫收錄的投資項目中,綠地投資項目占比高,項目數量接近3萬個,占比59.08%,其次,股權投資項目數量約5000個,占比9.46%
新形勢下招商引資模式的創新
目前,招商引資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獲取產業資本,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早期招商對象單一,招商機構只需與跨國公司做生意,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吸引投資的目標趨于多元化
現階段,我國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主要集中在相對發達的一線城市
更深入的行業分析是在未來經濟學家應用程序上完成的,也可以與500名經濟學家/高級行業研究人員互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